有哪些英年早逝的将帅如果活久了可能晚节不保?

查看全文
容易攒了这么点家底,你怎么能提出我根本不可能同意的二百五命令? 人家老蒋要的就是你的不同意。 1940 年 12 月 9 日,蒋介石直接发布命令:一、长江以南的新四军于 12 月 31 日前开赴至长江以北;二、黄河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于 1941 年 1 月 30 日前开赴黄河以北。 第二条命令中共连想都没想,直接无视。 八路军的根据地都是在敌占区,给老蒋 10 个胆子他也不敢跑到沦陷区来剿共。 但是第一条就有点纠结了。 新四军军部孤悬皖南,四面八方全是国民党的军队,如果到时候不走,蒋介石直接以反叛的名义进行剿灭,就只有任人宰割的份了。 实际上,对于新四军四面皆敌的处境,领导人早就发现有问题了。 早在 1940 年 1 月、3 月和 4 月,中央连续发电报给项英,要求尽快将军部移至苏南和江北,这是最安全的,也是最易于今后发展的。 到了 5 月,已经在苏南的陈毅和粟裕也向项英发电,建议尽早转移到江北。 但是奇怪的是,项英对此的反应非常消极,提出各种各样的理由,就是不想离开皖南。 后来国民党提出要求北上的命令后,延安方面心急如焚,连续发电要求项英带军部过江,但是项英依然是各种推脱,甚至到了公然对抗中央命令的地步。 直到 12 月 26 日,毛泽东忍无可忍,措辞严厉地给项英发电: 中央还在一年以前即将方针给了你们,即向北、向敌后发展,你们却始终借故不执行。 …… 全国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有你们这样迟疑犹豫无办法无决心的。 …… 究竟你们主张的是什么,主张拖还是主张走,似此毫无定见,毫无方向,将来你们要吃大亏的。 面对如此严厉的催促,项英还是拖拖拉拉,直到过了国共两党约定的期限 12 月底依然没有行动,直到 1941 年 1 月 4 日才开始移动。 咱们来揣测一下项英为何不愿意走的原因吧。 因为项英和叶挺的矛盾导致新四军发展受限,中央早已决定把项英调回延安,让叶挺在新四军大展拳脚。 当时不是没走成么,项英估计是考虑如果到了江北安全之后,大概率要把自己调回延安,他在新四军呼风唤雨惯了,估计是不想放弃自己的权力。 以上纯属猜测,是否是这么个情况就不得而知了。 但是根据项英的对率军北上的种种拖延和不情愿,确实是非常不可理解。 不管怎么样,他的这种做法,把新四军 9000 多人推向了灭顶之灾。 当时新四军军部驻扎地是云岭。 去江北的路线有两条,第一条是中央建议的东线,第二条是蒋介石指定的北线。 东线是从军部出发往东走,经马头镇、孙家埠等地,然后往北,经苏南北渡过江。 这条线路稍远一些,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