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全文
突厥平白少了四五份供奉!
这期间始毕可汗病逝,他弟弟颉利可汗继位,并封始毕可汗的儿子为突利可汗,两叔侄也不是没想过维持中原大乱的局面,几次三番进攻李唐。
入雁门,围并州,一次掠取男女五千余人,纵横来去。
这就让李渊压力山大。
天天两线作战,随时提防突厥人莽到脸上,李渊的心态贼不稳定。
直到前线传来消息,自家二儿子跟敌军对峙良久,一战破阵,摧枯拉朽般解决了所有抵抗势力,李渊忍不住恍惚起来。
他瞅瞅东边,再瞅瞅北边,冥冥之中有个预感。
那个前所未有的游牧帝国,或许运气不太好,它碰上了同样前所未有的天之骄子。
只是,这样的预感很快在突厥人的压力之下被李渊抛诸脑后。
后来的几次突厥入寇,虽然都被赶走,但每次都迎来突厥人更猛烈的反击。
武德七年,颉利可汗以举国之力,提刀向南。
关中震动,有人告诉李渊,这是突厥人眼红长安城的繁华,而长安之所以这么繁华,就是因为定都在此,只要迁都,就能避开突厥。
李渊坐立不安,想了半天觉得这人是在扯淡,但迁都这建议是真的贴心啊。
李渊真的就派人南下,寻觅新都了。
满朝公卿,无一反对。包括太子李建成,他当然也不会在这种事上跟老爹叫板。
除了李世民。
八月多雨,李世民就在大雨滂沱里拉住李渊:「父皇何至于此!夷狄边患由来已久,多少年杀我同袍,掳我子民,汉高祖忍辱负重也就罢了,何至于迁都!」
二十五岁的李世民目光灼灼,里边烧出来的都是火:「爹,汉朝忍了三代百年,我不用百年,十年都不用!几年之后,我一定灭了突厥,把颉利可汗擒回长安!」
李渊望着李世民,欲言又止,半晌才道:「那眼下……」
「儿臣领命出征!」
李世民跪在雨里,溅起满地波光。
李渊叹了口气,拍拍李世民的肩膀,说吾儿早日归来。
这场仗当然不好打,正是大雨倾盆的时节,关中粮饷转运断了,李世民到了前线跟突厥也没法对峙多久,人困马乏时,那两个突厥可汗领一万骑兵掩杀过来。
身后军心惶惶,身前刀光霍霍,生死一线之间。
你怎么打?
·3
潇潇雨歇,长风猎猎,几百突厥前锋迎面冲来。
李元吉的腿已经开始抖,他这会儿忽然记起李世民是他二哥,他说:「兄长,就一万骑兵,守城还守得住吧?」
李世民摇头:「守不住。」
李元吉当场心态崩了:「别啊,凭啥守不住啊!」
李世民没答他,以李元吉守老家太原都能弃城而逃的表现来看,多余跟他废话。如今军心不稳,战已难战,放任万余骑兵四处劫掠,隔断粮道,情况只会越发糟糕。
届时,就只能枯等援兵。
否则就要尽早撤离,但你能跑得过突厥兵吗?即使你能跑得过,身后的边关百姓呢?
所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