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会恨李世民吗?

查看全文
姓;第二年遍查关内,百姓已到了卖儿卖女的地步,发金银替百姓赎回儿女,李世民发罪己诏,说:「若使年谷丰稔,天子乂安,移灾朕身,以存万国,是所愿也,甘心无咎。」 是所愿也,甘心无咎。 那个飞扬跳脱的少年,同样也是殚精竭虑的好皇帝。 贞观三年,大唐旱灾的同时突厥大雪,其实前两年突厥的风雪也不小,只是颉利可汗显然没有李世民处理灾情的诚心。 他的应对方式,就是再苦一苦百姓。 先苦一苦其他部落的百姓,压榨牛羊来补充自己部落,然后再苦一苦自家部落,保持自己的奢靡生活,跟三军用度。 这些年大唐的名将被李世民一个个丢去了边关,他处理灾情的同时不忘北伐的战略布局,就像他打过的那些名场面一样,先把突厥人逼得不得不战,再制造机会一击决胜。 三年里,边关战事未曾断绝。 有大臣提议重修长城,被李世民否决了。 他笑嘻嘻地说:「不用不用,秦修长城死了多少人,其实灭了突厥,就不用修长城了。」 大臣:??? 自贞观二年起,李靖就被李世民送去了边关,临行的时候李世民拍着李靖的肩膀,说到了那边你全权指挥,我就提个建议。前些年我离间过颉利跟突利,这会儿突厥压榨其他部落,草原上乱得很,要是有机会,你把突利给挖过来。 李靖这人平时很稳重,沉寂了几十年,让他向来不说大话。 他只说:「臣尽力而为。」 然后就把突厥的内乱挑得更大,突利跟颉利打了一场恶仗,突利南逃归唐。 像这样的布置还有很多,李𪟝去了并州,张公瑾屯田代州,常年窥见突厥虚实,终于在贞观三年上奏,说颉利众叛亲离,突厥虽大,一战可破也! 随后,就是李靖狂飙突进,连夜翻过阴山,长途奔袭,三千人直捣黄龙,沿途放出消息,说大唐三军已尽数杀到。 颉利可汗一日数惊,又不知大唐兵马在何处,当李靖带着三千人浩荡冲来之时,前面全是他各个部落的溃兵,惊得他全无战意,仓促抵挡之下,李靖风一般就杀进了定襄城。 颉利可汗当场跑路。 三千兵马破袭都城,打法极其干净利落,一战梦回冠军侯封狼居胥。 所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说的就是这种。 这场举重若轻的战役之后,颉利可汗终于慌了,他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控弦百万的突厥怎么就一败涂地了呢?他想一定是天气原因,他开始请降,要等来年春暖马肥,再卷土重来。 只可惜他没有机会了。 李世民派人跟颉利可汗和谈,派去的人正是李世民的老朋友唐俭,唐俭口若悬河,在突厥大营里跟颉利可汗相谈甚欢。 李靖的兵马忽然就到了。 唐俭:??? 唐俭来的时候就有这种预感,自己的谈判只是幌子,李靖这人一到战场就跟疯了一样,全然没有平时稳重的模样,他也好,才三十岁出头的当今圣上也罢,绝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