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处处提防汉人,为什么到了晚清权利还是被袁世凯这样的汉人掌握住了?

查看全文
从安徽江淮一带拉了一支队伍,因此这支队伍就叫作淮军。 淮军的基本建制跟湘军差不多,然而既然是保卫上海,那淮军就不可避免的接触到了更多的洋玩意。所以淮军打诞生之日起,就比湘军更现代化。 阵法用泰西……鸣角出令皆夷语——湘军志·卷十 李鸿章觉得咱们这都是靠军队起家的,说裁军就裁军以后朝廷有点别的心思怎么办?最关键的是,眼下这大清不太平,四处刀兵不断,咱们完全可以留着队伍四处平叛嘛。 迨粤匪、捻匪、回匪之祸,藉楚勇、淮勇之力以平之——皇朝经世文续编卷八十一,叙团练大臣 于是两个人一个主动裁军想功成身退做万世忠臣之表率,而另外一个则选择了握紧手中的枪杆子,去做一个权臣。而由于李鸿章对西洋的军事技术与思想十分推崇,他掌权之后自然开始推动各种洋务运动,其中就包括仿照西方军事学校建立的中国第一所陆军学堂。 天津北洋武备学堂。 北洋武备学堂作为中国近代的第一所军事院校,培养出了一大批大家耳熟能详的军事将领,比如说冯国璋、段祺瑞、曹锟、王世珍等等等等。 然而有一个人,他并非出自北洋武备学堂,却成了李鸿章之后正儿八经的北洋军阀第一任扛把子。 他就是袁世凯。 袁世凯,字慰廷,号容庵,河南项城人,年轻时的学习成绩……比较一般。乡试参加了一次又一次,却始终名落孙山。 袁世凯怒了: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老子学习不行,去从军行不行? 那必须行啊! 袁世凯的叔祖名叫袁甲三,乃是淮军将领,而袁世凯的养父袁保庆(为袁保庆没有孩子,所以袁保中就把自己的亲儿子袁世凯过继给了袁保庆)与当时的淮军猛将、李鸿章的心腹爱将吴长庆乃是拜把子兄弟。所以袁世凯很轻松地就到了吴长庆门下做了一名幕僚。 1882年,朝鲜爆发内乱,吴长庆被李鸿章派到朝鲜去控制局面——袁世凯自然相伴左右。结果到了朝鲜之后,袁世凯展现出了过人的军事天赋,不仅轻松的帮吴长庆搞定了朝鲜的内乱,还针锋相对的顶住了日本人的压力。 这下袁世凯可出了名——日本人原本以为可以借这个机会控制朝鲜,然而却被袁世凯搅了局,日本政府向大清国提出严正抗议,表示我们友邦人士,莫名惊诧,必须严惩袁世凯! 大家一看我去这袁世凯可以啊!年轻有为啊!李鸿章立马拍板:这样吧,我看你智勇双全,干脆就由你长驻朝鲜,替朝廷掌控局面吧! 查有分省补用同知袁世凯,胆略兼优,能知大体。前随吴长庆带兵东渡,久驻王京。壬午、甲申两次定乱,情形最为熟悉,朝鲜新旧党人咸相敬重。……似宜优其事权,作为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李鸿章全集·奏稿·卷五十五 一步登天! 当时只有二十多岁的袁世凯一下子成了清朝的三品大员、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