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处处提防汉人,为什么到了晚清权利还是被袁世凯这样的汉人掌握住了?

查看全文
并没有意识到,这些革命党人所仰仗的力量并非人马刀枪,而是思想。这些思想就像是一种病毒,迅速地在国内蔓延开来,每一天都有更多的人感染这种病毒,而感染人群最密集的地方,就是新军。 于是在这种很稳的心态下,朝廷不紧不慢的推进着自己的立宪计划,在各种不疼不痒的地方昭示着自己的改革决心——今天宣布以后大臣们上疏都不用自称奴才啦,一律称臣即可;明天 宣布咱们改革继续深化,各省可以成立个谘议局讨论改革事项;后天又宣布咱们大清机构改革迈出重要一步,军机处被撤裁并成立内阁,至于为什么内阁成员大多是皇族这种事嘛…… 我大清自有国情在此!你哪那么多废话! 终于,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了。 武昌起义这事其实出乎了所有人意料,朝廷没想到这事居然能搞这么大,革命党人没想到这事居然真能搞成,所以一时间双方都很尴尬——不到半年前,孙中山等人筹谋已久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刚刚失败,大家都觉得这次武昌起义要组织没组织要严密筹划没严密筹划,怎么看都不像个能成功的样子,结果偏偏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了! 起义大成功的革命党人群龙无首,大家忽然发现虽然这旧秩序被打破了,可新秩序到底怎么建,谁也不知道啊!于是商量来商量去,大家觉得还是得找几个有头有脸的人物来做领导。 于是大家想来想去,有人表示我看咱们陆军第二十一混成协的统领黎元洪这人不错,平时对咱们当兵的比较和气,人也挺好,也有进步倾向,干脆就他吧! 妥当! 于是一个原本跟革命毫无瓜葛、甚至曾经多次出手镇压过革命党人的旧官僚,就这样被革命党人拿枪逼着做了新出炉的湖北都督。 就在起义军用枪逼着黎元洪大都督上位领导他们造反的同时,真正的革命党精锐——比如黄兴啊、宋教仁啊这些人正在星夜兼程地往武昌赶。而大清朝廷……大清朝廷则急着调兵遣将,派人去清缴武昌义军。 不过这都不是重点。 重点在于,武昌起义之后,关税被断了。 当时大清朝廷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四大块——一块是传统的田赋,也就是农业税;一块是盐税;一块是厘金,也就是过路费;还有一块,就是关税。 这四大块里,农业税最没搞头——我大清圣祖康熙他老人家当年掐指一算,自觉我搞定了三藩又弄死了噶尔丹,这大清江山必然牢固万年永无后顾之忧啊,所以干脆咱们来个「永不加赋」,把农业税基本固定下来,彰显我大清之仁德。 当然,我大清作为一个要脸面的大国,祖宗说了永不加赋,那做子孙的谁也不好意思去打祖宗的脸。可问题是日后白莲教起义、鸦片战争、太平天国作乱乃至甲午大败、庚子拳乱那都是要钱的买卖,你这边永不加赋了,那边钱从哪来? 好办,咱们可以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