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真有传说的那么厉害吗?

查看全文
炮的角度看,胡克的直觉惊人地准,他其实已经站在了真相的门口。在假设引力和距离平方成反比的前提下,用微分方程求解,显然易证答案略,行星轨道必然是椭圆,从而同时解决万有引力和行星轨道两大史诗级难题,登顶学术巅峰。 难怪牛顿关于万有引力的论文发表时,胡克气得破口大骂,逢人就说牛顿剽窃了他的 idea。万有引力平方反比和椭圆轨道这两个关键点,牛顿到底有没有受胡克的「启发」,现在已经说不清了。毕竟牛顿自己也「谦虚」地承认过,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不过反过来说,有本事骑到巨人头上的,好像也只有牛顿一个。 因为证明万有引力产生椭圆轨道需要微积分,而在当时的欧洲,只有两个人懂微积分——都是他们自己发明的,互相之间还没商量过。一个叫牛顿,另一个叫莱布尼兹。莱布尼兹是数学家兼哲学家,不搞物理,所以…… 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牛顿证明「引力平方反比导致椭圆轨道」,用的并不是微积分! 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这本书里,牛顿只用了一页纸不到,就证明了引力和椭圆轨道的关系,用的方法只是初等平面几何而已。 也就是说,你只需要懂「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理论上就可以看懂牛顿的证明。 牛顿为什么不祭出微积分这个大杀器,到底是因为当时的小牛还没把微积分体系捣鼓成熟,还是因为觉得杀鸡焉用牛刀——现在也说不清了。不过给人的感觉,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这种感觉,有点像武侠小说里描写的那种绝世高手:他的剑法天下第一,可他从来不拔剑,打谁都是空手——因为他懒。 牛顿的证明方法被后来的很多著名物理学家,包括费曼、钱德拉塞卡都研究过。当我终于看懂了牛顿的证法,我不禁发出了和伯努利一样的感叹:「我从他的利爪,认出了这头狮子」。 又是那熟悉的感觉:开局一张图,不用任何数学公式,甚至不需要多少前置知识,只是需要很多智商。 真的,越多越好。 因为接下来,我就要使用牛顿发明的方法,证明万有引力和椭圆轨道的关系。 雄狮的利爪 假设一个行星绕太阳逆时针运动。下图中心的圆圈代表太阳,外面椭圆形的圈就是行星轨道——不好意思,我们现在应该假装还不知道它是椭圆。 行星的轨道各点到太阳的距离是不同的,离太阳最近的那个点叫「近日点」,最远的叫「远日点」。行星在每一点的速度也是不同的。 在近日点,因为距离最近、引力最大,所以速度最快。同理,在远日点,引力最小,速度最慢。 如果把速度矢量画成一个箭头,箭头方向代表速度的方向,长短代表速度的大小,那么就像下图这样: 现在,我要把这个轨道按相等的角度切成几块。为了方便说明,我就按时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