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专业为什么没有那么多劝退贴?

查看全文
学分的生物课与至少 4 学分的化学课,而其它学校的学分要求可能与之略有出入。 但专业课程的安排整体上都是类似的,按照知识深度递增大约可分为: 数理基础课:通常在大一一年学完。这些课程更接近在高中已有的数学与物理知识上的拓展,都是使用既有的数学工具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高中时是使用代数方程做受力分析,此时是使用微积分求解略微复杂一些的运动与场 数学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复变函数 物理课程:普通物理(力学、电磁学、光学、热力学、近代物理),普通物理实验 核心专业课:课程分布在大二、大三两年,若学有余力或希望在本科接触科研也可以提前选课或自学。这些课程是最简单的理论物理与其数学基础,后续无论是进行理论研究、实验研究,或是进入交叉学科,都需要以这些课程中的知识为基础。 此前那种使用数学工具求解生活中的简单模型的真实感在这一阶段被更理论化的抽象思维所取代,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数学水平也有较高的要求。 数学课程:数学物理方法 物理课程:分析力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统计力学,近代物理实验 按细分方向的选修课:这些选修课的内容或是为接触科研前沿做铺垫,或是本身就已经接近科研前沿,课上通常同时有本科生和研究生。 数学课程:群论、微分几何、拓扑学、随机过程等 物理课程:固体物理、量子统计物理、粒子物理、天体物理、量子场论、等离子体物理、高等量子力学、量子光学等 其中数理基础课和核心专业课程都属于必修内容,而后续的选修课程则与各类细分的专业方向相关。如凝聚态物理方向需学习固体物理、量子统计物理,通常也需要学习拓扑学;高能物理方向需学习粒子物理、量子场论,高等量子力学等。 部分院校会在物理系下设置「应用物理」专业,这一专业的培养方案在部分院校与物理学专业基本完全相同,区别只体现在保研政策上; 另一部分院校的应用物理专业则会设置更少的数理基础课程与更多的材料学课程,知识体系整体上更接近材料学,需谨慎选择。 2.2 细分方向​ 物理学内部的细分方向相当之多,其中最主干的方向包括: 凝聚态物理:主要研究各种超导、超流、量子简并态,从数 K 到 μK 以下的低温系统表现出的电磁学、光学性质等。科普文章中常见的「拓扑绝缘体」、「量子霍尔效应」、「约瑟夫森结」等属于这一方向的研究对象。 高能物理:主要使用粒子对撞机研究各种基本粒子在甚高能量下的行为与物理规律,其能量若用温度表现可高达数十万亿亿度。科普文章中常见的「上帝粒子」、「夸克胶子等离子体」、「标准模型」等属于这一方向的研究对象。 核物理:主要研究原子核相关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