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专业为什么没有那么多劝退贴?

查看全文
高中生经常会有「物理学就是数学的应用」一类看法,认为学好数学就可以学好物理学。实际上,相比于理论模型中的各种数学,物理学所关注的更多是对理论的理解本身。 数学中不存在时间、空间与质量,只会给出几个实数和它们的运算规则,而对时间空间等概念的理解仅存在于物理学中——如果重要的仅仅是数学的话,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能把质量规定成复数呢? 数学家自然有能力给出一套兼容复数质量的理论模型,但解释为什么实数质量就足够描述现实世界则是数学家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是物理学家所要思考的问题。 3 学习难度与适合人群 3.1 有多难学?​ 在大众认知中,物理学是个学习难度和数学接近的专业,哪怕在高中阶段能学好的人也并不算多。随着知识的逐步深入,学习物理学的难度也自然会不断提升,使得很多人对自己能否学好物理学抱有疑问。 首先必须要承认,物理学确实是一个具有相当学习难度的学科。 在上一部分介绍的本科课程体系中,有相当多需要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时间投入才能学会的硬课在。对这些课程而言,学不会甚至挂科哪怕在清华也不是那么少见。 复变函数、数理方程这两门通常安排在大一、大二的数学课程是后续大量物理课程的必要基础,但每年的课上总有四分之一左右的学生来自大三大四,其原因无非是第一次学的时候挂科了需要重修。 这两门课对低年级本科生而言是公认的难,以至于清华物理系的老师们一度发明了一种令人哭笑不得的调分方法:将期末考试得分开根号乘十,作为成绩单上的最终分数,换句话讲 36 分就能及格。即便最近几年来考试难度客观上降低了一些,卷面平均分也一直在 60~70 之间徘徊。 而这是清华物理系,全国生源水平最高的院系之一。 实事求是地讲,能够学好物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本来就不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虽然学好这几门课是接触理论研究之前需要跨越的必要门槛,但适合做理论研究的人从来都是极少数,哪怕在清华,最后满足理论研究要求的人恐怕也不到一半。 不过这也并不是说只有天才可以学物理,大部分学生总归还是普通人。 天才自然存在,但如今的宣传总是在或多或少地夸大天才的作用。从二十世纪后半叶起,物理学的框架逐渐完善,科研工作变得宏大而繁琐。牛顿、麦克斯韦、爱因斯坦那样的传奇已经几十年没有出现。 当然,很多核心且重要的想法仍旧需要少数天才的灵光一闪才能发现,但物理学研究远不止于此,大量重要的工作需要依靠强大的恒心才能完成,其对天赋的要求虽然仍然存在,但远没达到并非天才就不能触及的程度。 反映到高考上,这意味着物理研究甚至不会对高考分数有特别高的要求。分数线略低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