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专业为什么没有那么多劝退贴?

查看全文
模拟还是实验。 所谓学懂,指的并不仅仅是在考试上获得一个满意的分数,而是通过学习,对课程的知识体系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此后遇到问题时可以独立地依据这套知识体系查找资料,解决问题。哪怕已经在考试上得到高分,也需要额外花费不少精力才能学到这种程度。 因此,学习专业核心课的过程整体上就是一个排除自己不适合(学不会)的方向的过程。 在学习量子力学、统计力学是感到吃力的同学基本上告别了凝聚态、高能、冷原子等方向;学习电动力学时感到吃力的同学基本上告别了等离子体、天体、核物理等方向;而学习复变函数、数理方程、基础的分析力学时感到吃力的同学基本上就告别了所有的理论研究。 这么一套筛选流程走下来,最终发现自己不适合理论研究的同学会是绝大多数,而在各种方向的实验研究中可以挑挑拣拣的也是少数。凭借本科几年里打下的数理基础转入其它专业是更为常见的选择。 毕竟除了数学系,其它专业是不会有和四大力学差不多难的课的。 4 就业前景简述 4.1 本科生毕业去向​ 物理系本科的培养方案整体上并不支持本科就业。换言之,如果从物理专业本科毕业时既没有申请到合适的研究生项目,也没提前规划好转行路线,就会陷入在没有任何职业技能的情况下被扔进就业市场的尴尬境地——实际上真正与物理系本科毕业生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只有教育行业,也就是去中学或教育机构教物理。 全国一流高校的毕业生中,大多数都会选择继续深造,直接就业的比例一般在 20% 或更低,通常对应的也是提前规划好转行路径后就业的情况。 继续深造的去向是出国+国内(保研/考研),在疫情之前各院校出国读研的比例在 20%~30% 区间,美国是主要的出国目的地。国内读研的选择受推研政策影响,这一档的学校中,毕业成绩在前 50% 的学生基本都可以拿到推研资格,部分院校的推研资格甚至可以给到 70%~80%。只有推研失败或希望选择的专业与本科专业跨度太大时才需要加入考研大军。 在研究生阶段继续选择物理方向的毕业生并不多,大部分都会转成与物理专业相关的其它方向(如偏理论的计算机科学、生物物理、信息物理等交叉学科)。在研究生毕业后也会依照这些方向就业。 对一流水平之下的,大部分 985 及较为强势的 211 院校的本科毕业生而言,选择继续深造的比例仍然相对较高,通常可以过半。但由于出国的难度显著提升,推研资格要求的成绩也更加严苛,部分院校甚至要求成绩前 20%。 在这一背景下,加入考研大军是大部分毕业生的命运,此时提前规划好转行方向并做出准备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若能在研究生阶段进入与上一类学校毕业生类似的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