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黑社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查看全文
。 随后二人谈婚论嫁,1977 年有了儿子,取名叫陈果(为了方便阅读,下文仍称孙小果)。 但不知什么原因,婚后陈跃的脾气越来越暴躁,还沉迷上了酒精和家暴。 不堪重负的孙鹤予决绝地选择离婚,孩子虽然判给女方,可由于当时孙鹤予的条件无力单独抚养孩子,于是陈果就留在了嗜好家暴的陈跃身边。 自然而然的,陈跃的家暴对象从妻子,变成了只有 5 岁的儿子。 邻居们回忆说,那时经常会听到陈跃在家里打孩子的声音,小孩一周就要挨打两三次,后来上学了更是天天打,也不管孩子的学习情况,更别说教育小孩。 如果孩子考试没考好,对陈跃来说仅仅是多了一顿拳脚和发泄的理由。 长时间的「棍棒教育」让孙小果变得越来越叛逆。 而父亲陈跃的暴力人格,也在长时间的潜移默化中,传递给了自己的孩子。 二、宠溺的母亲 孙小果 15 岁时,孙鹤予与李桥忠再婚。 李桥忠看中孙鹤予的姿色和为人处世的圆滑,在 1992 年那个还残留着封建思想的年代,不惧流言蜚语,娶了这个大自己将近 10 岁的女人。 随后,孙鹤予把孙小果接回身边,并且改名孙小果。 孩子常年受的委屈,当妈的全都看在眼里,也着实心疼不已。 于是,二婚嫁了个好老公的孙鹤予开始把儿子捧在手心上。 只可惜,一直脱离正常家庭的孙小果在学校经常逃课去歌厅酒吧、公开骂老师,甚至不断和各路社会人士打群架,起冲突。 而且面对老师「请家长」的招数,孙小果表现得颇有「视死如归」的架势,让老师很是头疼。 可无论孙小果在学校里表现多么不堪,孙鹤予都不会责骂他。 她反而觉得是自己的错,是自己没能早点把孩子接回身边,让他过了 10 年苦日子,才造成了他现在的叛逆。 随后,孙鹤予和第二任丈夫李桥忠商量了一下,干脆就让儿子从学校辍学,进入李桥忠的单位,有后爸罩着,至少以后能过个安稳的生活。 面对心爱妻子提出的要求,李桥忠直接答应下来。 毕竟给孩子换个环境又能出什么错呢? 其实看到这儿,很多朋友估计已经能看出问题了。 孙鹤予的第一任丈夫陈跃,可能因某些原因,患上了严重的心理疾病。 根据尤马·安东尼所著的《暴力、人、社会》一书所讲,陈跃具有一定程度的反社会人格。 他对于儿子和妻子的暴力行为,是一种根深蒂固的,用来彰显自身主导地位的工具。 此类人通常性情残忍、凶狠、缺乏道德情感、无耻、冷漠。 而在有暴力人格障碍的人群中,10-15% 的人成为了犯罪惯犯,甚至连环杀手。 孙小果从幼童时期便耳濡目染父亲的暴力行径,再加上遗传因素,所以心理发生了转变。 所以在接孩子回新家时,孙鹤予需要做的是对孩子进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