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全文
就是承认自己的「无知」,就是不要分辨什么是知道的、什么是不知道的,而是要对所有的事情都充满好奇,让自己回到孩子的状态,让自己唯一知道的事情,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
那是不是指什么都能往脑子里塞?
那你的大脑就变成垃圾场了。并且,进入大脑的东西是很难被拿出来的,被污染了很可能就是影响终身的,你必须要有所防范。
所以,你需要给大脑安装一个「过滤器」。
刚才说的「初心」这个概念,很多人估计会联想到「空杯心态」。
但「保持初心」并不是「空杯心态」,两者是有区别的。空杯心态是指「被动」接受所有的信息,而保持初心是保持好奇心「主动」地学习新知识,是主动的,是有选择的。
相反,我们应该谨防「空杯心态」,要对输入到大脑的东西有所警觉,而不是来者不拒,因为请神容易送神难,进入大脑的信息是极难被清理干净的,特别是那些含有说服技巧、有煽动性的话语,它们会长期霸占你的大脑,影响你的思维方式,而你可能还不自知。
这种现象,我们有个不太好听的专有名词来描述,叫作「洗脑」。
空杯心态,就是缺少了过滤器的大脑。
那怎么办呢?
今天,我要给你的大脑安装三个过滤器:
1. 区分「信息」与「知识」。
什么是信息?
一切听到的、看到的、闻到的、感觉到的都可以称之为是信息,比如马路上的大妈骂街、电视里的新闻联播、抖音上的美女热舞、微信里的表情斗图……这些都是信息。
什么是知识?
所谓知识,就是指那些被验证过的、正确的、被人们相信的概念、规律、方法论。比如「复利」「元认知」「注意力」这些就是概念;规律是事物背后的运行法则,比如用户需求不变,产品的供应量降低,价格就会升高,这就是规律;而方法论,就是我们俗称的「套路」,是一套被验证过的,解决某一特定问题的,最有效率的执行流程。
信息有真假,有时效;而知识有积累,有迭代。你要学习的是知识,而不是信息。
2. 区分「经验」和「规律」。
我们经常听成功人士的分享,他是如何经历艰难困苦后创业成功的,听得自己热血澎湃,也想照搬模仿,结果发现他那个时候的时代背景,与现在不同;他找到的那个创始团队,自己没有;他开发的那个产品服务,已经过时……
他们分享的内容,叫作「经验」
经验,并不是规律。
因为幸存者偏差,成功的经验有很大的偶然性,同样的事情重复做一遍,哪怕是他自己也不一定能再次成功。我们要学习的是规律,而不是经验。
规律是什么?
规律是能够导致重复成功的因果关系。
具体怎么得到呢?
我们需要先归纳,后推演:从成功经验中推导出原因,这个过程叫作归纳法;得到原因后,一定要再推演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