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全文
去挑选,也可以找行业内的牛人去推荐,这样找到的书你会发现来来回回说的就是那几本,这些就是好书。
如果你是刚刚进入一个新的领域,建议先从经典入门级的书开始读,这个有助于你快速掌握这个新领域内的基础概念,对后期的学习帮助很大。
看完这些书后,再去看同行业的其他书,你突然发现,这时候你只需要看目录和序言,就能大致判断它是否值得阅读了。
第二步:放入知识
ok,打开大脑后,接下来,我们就应该把知识放入大脑了。
那么知识从哪里来呢?两个途径:
1. 自我学习循环。
经验不能指导行动,因为经验有很多的偶然性,第一次成功了,第二次不一定能成功;别人成功了,同样的方式自己未必可以。
只有把经验升华成了知识、规律,才能指导我们的行动,这就是著名的「库博学习圈」。
通过自己的行动,形成经验,再对经验进行反思,提炼出内在的规律,并通过这个规律验证同样的行动是否能够得出样的结果,如果可以,那这个规律就是知识。
2. 向巨人学习。
通过自我实践获得的经验,再把经验提炼成知识的方式非常好,有切身的体会,有自我的案例作证,但是效率太低。
一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你不可能把所有的经验都自己经历一遍。
你的顿悟,也许只是别人的基本功,你所遇到的 99% 的问题,前人们基本都已遇到过,并且已经将他们的经验总结成了知识,变成了一本本图书,你只需要拿来学习即可。
可是,那么多的知识记不住啊!脑容量有限啊!等到要用的时候,一个都想不起来,怎么办?上次这个概念我记得是在哪本书上看到过的,到底是在哪本书呢?于是翻箱倒柜找笔记本……啊,笔记本找不到了……用百度、谷歌吗?那答案也是五花八门的,还掺杂着广告……
如果我有一个私人图书馆就好了。
每看过的一本书、一条知识、写的一篇笔记,都能被整齐地分门别类,永久储存,还能有一键搜索功能,等需要的时候,还能有个图书管理员帮我找到需要的那条知识,那该多好?
对,今天就是要给你的大脑外接一个图书馆!
具体怎么建呢?
我们先来看一个理想中的图书馆应该有哪些特性?
第一,存书/取阅要方便。
图书馆得有很详细的图书分类,当我有一本新书的时候,就可以把它归类存放;当我想起要找它的时候,也能方便查找和取阅。
第二,查书要方便。
当图书太多的时候,只是把图书归类已经不够了,比如我记得曾经看到一句话,但是不记得这句话是出现在哪本书上了,那我就需要用到检索功能,通过一句话就找到这本书。
第三,书要可以做笔记。
看书的时候,会迸发出很多的灵感,如果拿笔记本记录,后期容易对不上号,笔记本的管理又是一个大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