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时代,有哪些高效的学习方法?

查看全文
,看似很多,却再也找不到曾经看过的内容了,那怎么办? 必须得给你的「图书馆」做分类,比如商业类、历史文化类、科学技术类、金融投资类等。 和传统图书馆不同,在印象笔记里,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要学习的主题,来自定义设置自己的分类目录,灵活度很高。比如,以下是我的主题分组: 「注:我的知识结构比较侧重于商业领域,因为内容比较多,三层结构不够放,所以我把商业这个大类再拆分成很多一级目录。」 有了这些分组之后,你就可以把日常收集的这些知识点分门别类地放入相应的类目里,这样知识就不会混乱了。 等你某一个类栏目里有超过 20 篇各种知识点的文章时,你就可以试着把他们「结构化」。 3. 把知识结构化。 虽然有了分类,我们的知识点看上去已经不是那么杂乱无章了,但是他们之间还是不成体系,我们需要把知识结构化! 为什么我们需要有结构化的知识? 举个例子,一辆保时捷 911Turbo 车型,售价约为 210 万人民币。你买回家后,还没开几天,就不小心猛烈地撞了一下,车子报废,变成了一堆废铁,现在几乎一文不值,你心疼不已。可组成这辆车的原材料并没有变化啊,还是那些铁、玻璃、橡胶什么的…… 为什么原来值 210 万,现在一文不值?是什么改变了?是这些原材料之间的组成结构发生变化了。 同样的要素组成不同的结构,就会拥有不同的功能,那么这个整体的价值就会大不相同。 我们之所以感觉在互联网上看了很多知识,但又感觉用处不大,就是因为这些知识都是碎片化的,彼此之间没有结构。 这就像我们买了一堆汽车零件回来,每一个零件看上去都很好,但是堆在一起,依然是一堆零件,而不是一辆车,根本无法使用。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真正爱学习的人,比较反对在互联网上碎片化学习,而更愿意看书的原因,就是因为一本好书,它的知识是结构化的,学完一本书,就像装配上了一件已经组装好的武器,能够解决一系列问题。 那么,我们就不能在互联网上学习知识了吗? 并不是,而是你需要有把零碎知识组装起来,让它们成为结构化知识的能力! 那我们应该如何把这些零碎的内容变成结构化的知识呢? 方式一:根据 MECE 法则自己拆解、组装。 MECE 法则,是麦肯锡咨询顾问芭芭拉·明托在《金字塔原理》中提出的一个思考工具,意思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也常被称为「不重叠,不遗漏」。 比如说你想学习有关中国历史这一主题的知识。那么你就可以按「时间线:夏、商、周、秦……」+「空间线:中原、西域、草原、海洋……」+「主题:人文、商业、军事、后宫那些事等」进行拆分,再组合,形成结构化的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