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时代,有哪些高效的学习方法?

查看全文
这篇文章。 因此,每一次新加入的知识,都需要与你的原有知识做一次连接,它才能成为你大脑中的一部分。你需要在整理你的收藏夹时,对每一个笔记做一次加工,可以是为内容重新排版,画出你认为重点的部分;也可以写上几句评语和感悟,加深理解。 总之,就是要让这个新知识和你本人发生一次深度接触,而不仅仅是让它存到你的个人图书馆里去积灰。 其次,还要建立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连接。 你可以通过超链接的形式,在一篇内容中插入另外一篇内容的超链接,这样你就可以非常方便地从一篇文章快速跳转至相关的延伸阅读中去,这能帮助你从多个角度理解同一个问题,提升你看问题的全局性。 印象笔记还自带了智能推荐功能,它会自动识别出你文章的内容,为你推荐相关的其他信息,也是相当的方便。 5. 设置热门榜单,熟练使用搜索功能。 热门榜单不是指把喜欢的知识设置成快捷方式,而是如果某些知识需要你每天使用,那么你就可以把这个知识升华成你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而不仅仅是躺在知识库中,等待需要的时候再去寻找。 比如本文的前半段说到的「不忘初心」,这个概念你仅仅知道是没用的,你得让它成为你日常的习惯。 每天晚上复个盘,看看自己定下的这些习惯有没有做到,没有做到的原因是什么,明天准备如何改善?一个习惯坚持 21 天以上这样的往复,一般就能养成。 而类似于「交易成本」「边际效用」等概念,平时不会用到,但是当某个特定问题出现的时候,你又需要它们,你应该如何处理? 这类概念,你只需要把它们安安静静地存放起来就行,等需要用的时候,再通过搜索框寻找,就能快速地找到它们。 比如,现在要解决某个产品的定价问题,我就可以在印象笔记中搜索「价格」,那么就会出来所有和价格有关的内容,按相关度排序,这样我就能很快找到可用的知识来解决眼前的问题了。 第三步:提取使用。 打开大脑,放入知识,形成结构,你的个人的图书馆慢慢成型。 但是,如果你的学习到此为止的话,你顶多就是个图书管理员,管理着偌大的知识库,却从来不使用。 听的时候很激动,想的时候很感动,合上书后一动也不动,人到中年时发来一声叹息:学了很多知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废话!学了很多知识,当然是过不好一生的! 要过好一生,你得「使用」知识! 知识「没有用」,是因为你没「用」;不是因为你「没用」,而是因为你没「用」! 那如何把学到的知识提取出来,真正变成自己的能力呢?也就是说,如何进一步让你的「知行合一」呢? 这又是另外一个问题了,如果你对这部分内容感兴趣,欢迎移步阅读我的专栏文章: 《如何提高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