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全文
流量不小的「色楞格河」,最终流入北边的裂谷——贝加尔湖。
这个神奇的大湖,淡水含量大到全世界无任何一个水体能超越之,总量达到全中国淡水含量的 8 倍不止。是的,就是把黄河、长江、珠江等等淡水加在一起,也比不上这个大湖的一小点。
其实我们都听过那个 2000 年前的「苏武牧羊」,他放羊的北海真是这个清澈又神秘的贝加尔湖畔,而我们所认知的「北方游牧民族」,他们的大本营、建立的「大帐」、「王庭」、「可汗庭」一般也都在色楞格—贝加尔水系,包括如今蒙古的乌兰巴托。
奈何到了后来,异军突起的俄罗斯人占据了这一宝地,也正是因为它,也让俄罗斯淡水含量一跃成为世界第二,仅次于拥有亚马逊的巴西。
图 8:我们认知里的「游牧民」的分布范围
这个图就很好玩了,正如我们前面所说,这「大蒙古地区」,是一个以「戈壁」为中心的干旱带,反倒是最北边湿润丰美,这里也正是古老的牧羊人的老家,所以你看古籍里,我们一般称之为「漠北草原」、「漠北民族」。
奈何这个鸟地方实在是太、冷、了——
处于蒙古高压中心的它,就像你家冰箱的霜一样,纯靠着天寒地冻才保存下这么多水。一旦出现全球性气候变冷,中原无非也就是粮食歉收中央调节,对于游牧民来说,那就是成片的荒芜,饿死的牲畜——在零下 40—50 低温的他们,必须要选择生机。
图 9:游牧民对季风交界的几个「水草丰美地」的侵略
所以,在大冷期时,温和派游牧民可能会瞬间变为极端派游牧民——他们越过大漠就会惊奇的发现一下几个好地方,以进行侵略——
第一:中线——黄河拐了一个弯的「河套地区」,如今的巴彦淖尔、鄂尔多斯、呼和浩特一带。
第二:东线——山西北部、河北北部以及辽宁西部的大草原,如今大同、张家口、赤峰一带。
第三:西线——青海甘肃的分界——祁连山脚下形成的一串绿洲,如今张掖、武威一带。
我提到的上面一些地方,自古以来万里长城的主要建造地的抗争前线,和「漠北」相对,我们有称之为「漠南」,各位要记住这个名字,我们之后会多次提到它。
其实,这也正是后来「外蒙」(漠北)、「内蒙」(漠南)产生的原因。
游牧民就这样在漠北、漠南进行跳跃式侵袭。
不过呢,人家游牧民打赢了就把这占了,就算输了,人家瞬间跑回大漠北边的贝加尔湖老家,您去追击有几成胜算?就算胜了,是把那冷地方占了去吃冰水煮羊肉?好像都不太合适。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自古以来我们饱受「漠北游牧民」的侵袭,但无论输赢,他们都像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一茬,春风吹又生。
不过,如果出现汉、唐这样的战斗 BUG,游牧民最起码没法南迁了,那么他们还有什么地方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