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这样一个优秀的民族,为什么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查看全文
还有个小兄弟,那就是更北方的「鲜卑」。 图 34:鲜卑和乌桓,一北一南两个小兄弟 整体来说,东胡系民族是沿大兴安岭分布的,以黑龙江、辽河两条河流上游区域游牧的族群——因为被蒙古高压直接影响,这里的寒冷程度比起贝加尔湖一带有过之而无不及。 鲜卑距离中原文明远,文化水平也很低,基本上是一群大力兄贵。而乌桓因为多年和中原接触,汉化严重,所以总掺和中原的事。 比起乌桓对中原的兴趣,鲜卑更喜欢的肥肉,乃是匈奴政权撤走后权力真空的漠北,于是,他们从大兴安岭一路西迁,吸收接纳了大部分匈奴残部,以及曾臣服于匈奴的突厥人们——等到三国统一的时候,鲜卑已经彻底成为「匈奴第二」了。 图 35:鲜卑(蓝色)的分布 其实在鲜卑中,最根正苗红的也就是「拓跋部」、「慕容部」,其他如宇文部、独孤部、段部等等,都是吸收的匈奴遗留。 拓跋部慕容部在漠北扩张时从未忘乎所以,他们知道匈奴是怎么没的,所以一直和中原的曹魏维持关系,主动接受册封、派遣人质。 最终,拓跋部有幸在山西北部的代地(大同)建设根据地,而慕容部也能跑到辽西的朝阳,在乌桓人的帮助下不断崛起。 关于中原,太细的我就不说了,你只要知道,这三国刚被这司马家的晋朝统一——仅仅 37 年。 北方大部,被山西五部匈奴首领「刘渊」,打着继承刘阿斗「汉」的旗号占领。 而巴蜀,则被甘肃南部的氐族占领,建都成都,史称「成汉」。 辣鸡司马,只能跑到人家东吴的地盘,在南京椅子上继续当着自己的皇帝。 天下重新三分,开启了所谓「东晋十六国」时代,因为三国加上西晋多年战争,大量少数民族被引入,而全国的「汉人」已锐减的难以与其抗衡的地步。 至此北方成为了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北方民族的娱乐场,号称「五胡乱华」。 匈奴人的政权没闹腾多久,就被小弟羯族人石勒篡权,这才有的前面那句「羯语」的来源。 羯族人奴隶出身,对汉人刻骨仇恨,大杀特杀近乎变态,最后北方被鲜卑慕容部、氐族符家肢解。 氐族符家前期凶猛,没想到后期不稳,又被鲜卑慕容部、西部羌人合伙肢解。 南朝东晋最终被江淮军阀刘裕篡权,建立「宋」,打算北伐。 北方在大同闷声发大财鲜卑拓跋部异军突起,整合北方,建立「魏」和刘裕开始对垒。 至此,天下开始了「北魏」(北朝)、「刘宋」(南朝)对立的——「南北朝」时代。 上面的内容里,提到了「羌人」,其实比起北方游牧民,羌人可是实实在在的汉人同胞—— 图 36:如今「汉藏语系」的分布 汉语在语言学上,属于「汉藏语系」的「汉语族」;除此外,就是西侧的「藏缅语族」了。 大约在 6000 年前,汉、藏、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