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这样一个优秀的民族,为什么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查看全文
图的「高车」。 总之,柔然面对敕勒、高车这俩突厥民族的内忧外患,一直就也不安生,所以就更加努力的干北魏,而北魏此时也内部民族矛盾激烈,南朝逼的厉害,于是,北魏大神孝文帝就推出了个中学历史书都会讲的大事——都城南迁洛阳、汉化。 孝文帝汉化的很成功,一个鲜卑王朝彻底成了中原王朝,但可别忘了,当年他们为抵抗柔然,在边境设了整整 6 个军事重镇,作为军功贵族存在,甚至不少汉人都甘愿鲜卑化加入六镇。 结果你拓跋们跑到中原和汉人士族吟诗作赋,留我们老哥们在内蒙苦哈哈? 于是就在孝文帝死后不久,北魏爆发了轰轰烈类的「六镇之乱」,最终出自六镇的两个军阀——汉人高欢、鲜卑人宇文泰脱颖而出,最终肢解北魏,变成「东魏、西魏」,他们死后,儿子篡权,又让北朝变成了「北齐」、「北周」。 图 38:北朝大变动 就在这个时候,柔然的厄运也来了。 为了对付敕勒、高车,他们曾收抚了一个同出自突厥的部落作为「打铁奴」存在,他们的首领为「阿史那土门」,不断攻伐、收编自己的同胞——就在他又一次击败收编 5 万余户敕勒同胞后,开始跑去和柔然可汗阿那懐套近乎去了。 阿史那土门:可汗可汗,你看我这么能干,那就是忠心大大滴,为了我能继续加油,能不能把你家大脸盘子公主嫁给我啊? 阿那懐:放屁!你个打铁的奴隶三姓的家奴,还想要我家高贵的血统?滚! 备受打击的阿史那土门,留下弟弟阿史那室点密在老家看家,带着大军顺利的就干掉了柔然汗国,就连北朝的北周都没反应过来——柔然就莫名其妙的没了。 阿史那土门彻底占领漠北,十分开心,将这里突厥语各部落如回纥、薛延陀、拔野古等等提高地位,逼东胡系鲜卑人逃回老家大兴安岭黑龙江流域,又被称为「鞑靼、室韦」两部,其中「室韦」很可能就是鲜卑的异译,而那个鞑靼,一般认为是突厥语对「外族」的称呼。 图 39:东胡系蒙古语族的暂时衰落,东部的「靺鞨(mò hé)」为通古斯系 阿史那土门大功告成,宣布建国「突厥汗国」,设大帐于色楞格河流域的「斡耳朵巴里(urdobalik)」,就是突厥语「帐篷城」的意思,以「库里台大会」为最高政治机构(后来蒙古延续了这个,名字都没改),并宣布自己为「伊利可汗」,统领各部。 图 40:突厥汗国的建立 这样一来,留在老家看家的弟弟阿史那室点密就不乐意了,你说老哥你灭了柔然,当了个「伊利可汗」,我连个「三鹿可汗」都当不上这太扯了,于是一咬牙一跺脚,打算从阿尔泰山向西打去。 没想到,打大发了—— 图 41:突厥汗国的扩张 阿史那室点密统合已经西迁的突厥各部,在布哈拉之战(乌兹别克斯坦)击败中亚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