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最明显的征兆是什么?

查看全文
即使他的消费需求被过量满足,也不能让他的财富重新回到市场循环,以至于出现产能过剩。 而且随着科技发展,机器逐渐代替人工,资本家对劳动力的需求将越来越少,又进一步加剧了这个失衡。结果就是越来越多的打工人会被这个循环甩出去,失业攀升,消费下降…… 在上述例子中,工人+农民有消费愿望,但收入太少,消费能力不足;资本家收入充足,但需求已经被过量满足,赚的钱花不完。 这个现象在现实生活也很容易就能找到证据,比如首富的奢侈消费与其取得的财富相比,根本不值一提,他们即使顿顿喝茅台,也不能将其所取得的财富消费掉,而他们所雇佣的快递员兄弟,则绝大部分都没喝过茅台。 由于资本主义的运行逻辑,是利润越高越好,所以「产能 >有效消费」的矛盾是不可能调和的,即生产过剩永远存在。 既然市场失衡的源头,是资本家的超额利润分配,那么为什么资本家可以给自己超额分配利润呢?自由和平等哪里去了呢? 实际就是,在资本主义主导的生产关系中,并没有真正的自由和平等! 打工人看似自由,可以随意选择替哪一个资本家工作,但由于他不占有任何资产,唯一拥有的就是自己的劳动力,所以无法脱离购买这种劳动力的整个阶级——资产阶级。 这种限制,跟封建时期对佃农的控制其实没什么两样。 由于没有土地,佃农只有向地主出卖劳动才能生存——你不给周扒皮种地,就要给黄世仁种地,你要生存,你就无法脱离土地。由于土地被地主占有,佃农对土地的依附,就转化成对整个地主阶层的依附。 为什么地主能够以「土地的名义」,从农民手中拿走绝大部分劳动成果? 土地是由大自然生产的呀,又不是地主生产的! 佃农和地主的这种依附关系,推广到打工人和资本家之间,也成立——由于资本家对机器、厂房、土地资源的占有,打工人对生产资料和城市的依附,就变成了对整个资产阶级的依附,从而在劳动议价中,居于弱势地位。 也就是说,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法律所规定的自由,并没有给打工人带来生存方式选择的真正自由。意识形态宣传中的平等,掩盖了生产关系中,打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不平等! 资本主义社会不公平的分配方式,决定了生产过剩必然存在,所以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不可避免的诅咒。但为什么经济危机不是持续发作,而是周期性发作呢? 这是因为资本主义有一定的消化危机的能力。 03 资本主义是如何消化经济危机的?​ 既然资本主义危机的核心矛盾是生产过剩,那么解决经济危机,就是要解决生产过剩。 有两条思路: 一是从需求端发力——市场如果接得住生产出来的全部商品,不就没有过剩了? 二是从供给端发力——少生产点,不就没有过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