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全文
来没主动约束自己去学习的人,一天背 30 个单词就很棒了,没必要非得一学期掌握一门外语。
只有这个学期先每天背 30 个单词,你才会有下个学期学会一门外语的自信。
同理,用「不瘦十斤,不改头像」的头像也很容易打脸。我几乎没见过最后真的是因为减肥成功换回头像的人。
衡量自身,拆分难点,并思考克服难点的各种可能。这就是第一个阻力的解法。
再来说说第二个,易得性低。
大学的时候,我办过两张健身卡,第一张是在离我学校半小时车程的市区健身房,第二个是我学校对面打折的老健身房。
办第一张健身卡的时候,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去了两次就不去了,巨拖延,还想把健身教练拉黑。
但办第二张的时候,我突然就勤劳了……每周都会去个两三次,而且几乎没什么抵抗心理。
按理来说,第一个健身房的设施和环境都比第二个老健身房的好得多,那为啥我就是懒得去呢?
因为第二个健身房相比起第一个,有「易得性」上的优势,即「更加容易触达和实现」。我不用背包,不用等车,不用挤公交,不用浪费一个多小时的来回时间,就能轻装上阵去健身。
易得性的意思,就是容易得到,容易看到,容易靠近。所以如果自己从未尝试过一个领域或者习惯,就先从易得性高的地方入手。
我开头那个早起操作,就是借助「先玩手机」的高易得性,替换掉「直接早起」的低易得性。
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人给自己定下的目标不能离现有的生活状态太远。
尽量给自己创造易得性高的环境与条件,这就是第二个阻力的解法。
第三点,诱惑分心干扰
这点不需要多解释了吧?工作时,请把手机、电子设备都收起来。
第四点,缺乏即时反馈
大脑中有一个「奖赏回路」,如果我们的一点小付出马上就能得到收获,那大脑就会通过多巴胺的刺激对这种行为上瘾,会不断鼓励我们多去做这件事,比如今天你的王者荣耀签到了吗?
大脑是很像个小孩子的,想要他持续的做一件事,只有一直给它塞点糖果,给它一些正反馈,才能在养成习惯的路上不痛苦的,舒适的走下去。
我每天都会拿出一张便签纸,一张写上我的物质欲望(比如买一件喜欢的衣服、吃一顿芝士年糕火锅等),另一张写上我给自己设定的小目标(比如今天十点钟上床睡觉、做事时坚持 3 个小时不玩手机等)
完成一个小目标,我就满足自己的一个小欲望。
给自己多设置小奖励,不断给自己的行为反馈,这是第四个阻力的解法。
那么阻力层面说完了,我们再来说说动力。
03
根据我的亲身体验,动力也可以分为三种——
1、美好的愿景 2、赋予重大意义 3、优势与兴趣
先来说说第一点,美好的愿景。
许多研究都表明: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