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全文
实现,而维持这一运作过程,需要包括资本家在内的全人类全身心投入,而「私有」却偏偏能保证大家死心塌地去投入。
因为「私有」能划分出「所拥有的」和「所需要的」。
要满足「所需要的」,就必须提供「所拥有的」来交换。
作为资本代言人的资本家,他们打开了名为「市场」的炉盖。
无产阶级,他们往熔炉里投入了名为「时间」(也可写作「花时间做事」)的燃料。
从此,他们的时间不为自己而生,而为资本支配。
资本家?就一烧锅炉的。
这就是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者的终极追求是「解放全人类」,而非「打倒资本家」。
追根溯源反剥削——劳动大同论
前文大致讲了一下剥削,接下来探讨下如何反剥削。
咱说来话长,从根上开始挖啊。
一、人类的生理基础(生物属性)并不绝对平等
这一点很好解释,高、矮、胖、瘦、美、丑、壮、弱、笨、聪明等等,这些生理差别是客观存在的。
二、生物属性的不平等被社会属性「加权」放大
单纯的人类生物属性差距在「直接产出」上的差距倒还好。
比如,你体力是我两倍,直接比打猎的话,我俩所获猎物的差距按说不该大到离谱。
但是,如果算上社会属性的「加权」(无论人力资源还是物资,都自然而然向强者倾斜),比如,你会因此被分配更好的工具,去更好的猎场,有更优秀的合作伙伴,娶更好的老婆,养更优秀的子女,获取更有利的资源之类的。
这一系列要素叠加之后,差距就大得离谱了,远超两倍。
好比马云的资产是我的一亿倍都不止,但他的体力、智力、寿命绝不可能是我的一亿倍。
这种差距背后是人类社会属性在起到调配作用(大家总说的马太效应)。
三、上述不平等放大(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诞生资本主义
下面简要捋一捋这个过程。
最先是在人类全体努力和某些优秀人物的带头作用下,人类所获物资越来越多(不论是打猎,刀耕火种,采果子还是摸鱼),开始出现有过剩的产品。
这很正常,毕竟,生产力发展嘛。
但请注意!
这时候的「过剩」只是相对于人类老祖先光屁股下树而言,还不足以产生资本主义,但是,却也足以在人类社会中产生私有、等级、家庭等等区别,足以打破早期原始人类的平均主义了。
然后,再积累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这种过剩越来越多(仅相对于原始社会而言,并不意味着绝对的丰富),那么,私有制、人身依附关系、政治、经济等概念和领域愈发成熟和复杂。
不过,这时期的产品虽较之原始时代更为丰富,但过剩的并不多,生产的主要目的仍然是自给自足,而非交换。
再然后,等到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壮大、成熟,这就量变产生质变了。
生产力的发展,使得人类生产出来的物质「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