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家已经拥有大量资产了,为什么还要剥削无产阶级?

查看全文
般无差别人类劳动」正越来越走向现实。 在十九世纪,工厂就是工厂,车间就是车间,拧螺丝的、挥镐头的、浇铁水的……泾渭分明。 抽象的「劳动」与具体的「生产」,几乎完全重合,看不出分离。 而到了二十一世纪,具体的「生产」在外部表现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有可能大家都变成了按电钮的、敲键盘的、搓手柄的。 在以往,飞行员是非得要亲自坐进驾驶舱的,身体不好还当不了呢。 而现在,喝快乐水的宅男都可以用手柄操作无人机把炸弹扔敌人头上。 真实的战场上,士兵必须手脚健全,能跑能跳。 而在《使命召唤》这个游戏里面,哪怕玩家腿断了,只要手能动,在鼠标键盘的操作下,屏幕里的人物照样飞檐走壁。 在十九世纪的车间里,搓棉纱和拧螺丝是完全不同的,对应不同性别、年龄、技能、身体素质的工人。 而在智能手机的网游里,「每日任务」(不论是采矿,扫荡,还是摸鱼,种菜)都只需要点击「一键实行」。 所谓的「职业」,也不过是属性和技能面板有差别,玩家自己还不都是点屏幕按按钮? 又不需要玩家背着镐头、大剑、铁炮、神臂弓等等乱七八糟的玩意儿亲自上。 说到这里,可能有朋友会不同意了,「你那说的都是游戏,不是现实」。 可问题是,未来呢?再往前一步呢? 如果游戏作为虚拟镜像链接而存在,背后都接通了实体呢? 假如《使命召唤》背后链接的是人形战斗机器人呢? 假如你玩的网游背后,链接的是农业生产基地、养殖基地、矿山呢?假如你的每一击「一键实行」都抽象概括成了「生产」指令呢? 敢不敢畅想一下,人工智能、自动化、脑机接口、虚拟现实等科技的未来? 正是有了上述科技的铺垫,人类在具体「生产」上的差异将越来越模糊,越来越迫切地需要将「一般无差别人类劳动」凝炼出来。 这才有了我在前文中提出的:产生「需求」而非「产品」的劳动,才是最本质意义上的人人平等,才是真正的「一般无差别人类劳动」。 只有认清楚这一点,才能迈入社会主义的高级阶段,从根本上消灭剥削。 这不是靠被动「享受」产业升级能解决的问题。 我历来不把希望全部寄托在「产业升级提供新的就业机会」上。这仍然只是缓解症状,不是根治。 因为,再怎么产业升级,还是基于对「物」(资本增殖)的价值,并不一定体现人的价值,甚至与之相违背。 比如,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带来自检、自我维护、自主控制、自我修复,反而减少了工作岗位。 甚至于连程序员都面临失业的风险(有人研究高智能自主编程)。 换言之,越是升级,科技越是发达,资本(资源)越是集中,所流经的渠道和程序越少,增殖效率越高。 这固然符合资本主义,但是,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