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纠缠被证实意味着什么?

查看全文
足够远,远到之间的距离,连光传播也要很久的时间,比如一百光年那么远。 此时我们观测其中某个粒子,按照量子理论,另一个粒子的状态,就会瞬间确定。 而两个粒子,在属性上,又需要保持「完全互补」的关系。 那么这种关系的确定过程,如果是瞬时的,岂不是就超越了光速吗? 那么要解释这种现象,只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是有某种机制,让信息超越光速,进行了传播,瞬间协调了它们之间的属性; 第二种可能,则是这两个粒子,事先约定好了某种互补状态,然后一直保持着状态互补关系。 这两种可能解释,其实就意味着对整个世界的两种解释方式: 前者,如果我们相信,是由某种超光速机制在协调两个遥远的粒子。 那么这个世界,似乎在微观层面就有一些和宏观层面不一致的神秘机制在起作用。 而如果是后者,那么就只是一个简单问题了,只是我们的认识不足,还有一些物理学的隐藏参数没有发现而已。 粒子之间的瞬间协同性,其实只是一种「假象」,是我们现阶段知识不足造成的而已。 伟大如爱因斯坦,怎么可能认同前面那种,如同神棍的逻辑呢? 他当然认为应该是后者,两个粒子之间一定存在某种「隐变量」在制约它们的行为而已,哪里有什么神秘机制。 更何况,当年也没有电子游戏,这样的虚拟体验可以启发思想,不是吗? 于是,爱因斯坦就拿出了这个 EPR 佯谬问题,很严肃地告诉玻尔。 你们除非证明两个纠缠粒子之间的关系是前者,而不是后者。 否则,你们整个量子力学体系就是错的。 世界不是你们想象出来的,它还是经典的、定域的、实在的! 好,现在球踢给哥本哈根学派了,玻尔他们现在要怎样应对爱因斯坦的挑战呢? 玻尔面对挑战自然不会轻易认输。 他作为新时代量子理论的奠基者之一,怎么可能向爱因斯坦的旧理论屈服呢? 就算是他还没玩到电子游戏,玻尔也能感觉出,这个世界背后,一定有某种深层机制突破了定域和实在性。 他果断应战,准备设计实验来证明爱因斯坦错了。 玻尔要如何证明爱因斯坦是错的呢? 玻尔首先要证明,两个粒子之间的协调性速度是远比光速快的。 这比较好办。 我们设计实验,可以把两个粒子分别引到足够远的距离。 然后用超过它们可能利用光速彼此联系的时间,来比对它们的状态就好了。 (比如现实中可以用长光纤,把纠缠的光子对,分别分离、引导开来实现)。 其次,玻尔还要证明,两个粒子之间的协调性是瞬时同步产生的,而不是它们事先约定好的。 我们要证明两个粒子之间,没有任何事先的神秘约定,那这要如何证明呢? 俗话说,瞌睡碰到枕头,真是巧了。 这边正好有一个爱因斯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