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全文
案的十三人都被处斩,韩信是唯一一个幸存者。
当时监斩的是刘邦的老乡——夏侯婴。
砍到韩信时,韩信举目仰视,对夏侯婴说:「汉王不打算得天下吗?为什么杀掉壮士?」
因为一般都到了这个份上了,你说什么都晚了,最管用的话往往是:「砍准点,一定一刀砍死我。」但韩信很幸运,透过韩信的眼神和话语,夏侯婴觉得此人不同凡响,又看他相貌威武,于是下令先别动手。
韩信得到了第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夏侯婴与他交谈后,觉得这个人有点意思,于是放了他,又把他推荐给了刘邦。
刘邦再次看到了韩信,还是没觉得这个人好在哪儿,但夏侯婴的面子又不能不给,于是给韩信提了一级,不用管仓库了,封了一个管理粮饷的后勤岗。
到了管理粮饷的岗位,势必和大总管萧何产生了交集。在多次同萧何接触后,韩信得到了萧相国的赏识。这位大人物认为,韩信是个了不起的大才。
还是那句话,哪怕跨领域,顶尖高手的道路往往是殊途同归的!
只有顶级的万里之才,才能读得懂顶级的百万之将!
之所以萧何能读懂,项羽却不能,是因为他俩虽然都是顶级大才,但成功的途径却是不同的。
项羽靠天赋,萧何与韩信则更注重「操作系统」。
韩信的「兵仙」之名最响亮,实际上他被忽略的才干还有很多。
他有治军纲领,有整编手段,有指挥系统。
将一百个县的税收、粮饷、兵源,武装成数十万人的力量,和带领这数十万人的力量打出一百万人作战的效果。
这两个技能其实是共通的,都是将错综复杂的大繁问题梳理成一提一大串的大简问题。
寻常之人给他一百个县,九十九个县闹独立;给他一百万人,自相践踏死一半多。
所谓「韩信带兵,多多益善」,是指韩信无论带多少兵,都能将这些人梳理成一个圆满如意的整体操作系统。这和萧何治理一个县没问题,治理一千个县也当玩是一样的。
他们都不会被「大有大的难处」所难倒!
在与韩信的沟通中,有两件事让萧何如获至宝。一个是后面的暗度陈仓总战略,另一个则是韩信的军改方案。
暗度陈仓下一章节再说,先来说一下韩信的军改方案。
《史记》和《汉书》中都记录下了这么五个字:「韩信申军法。」
这五个字(是韩信被萧何看重的关键原因),具体讲起来较复杂,总体归纳为一句话:在军事上全面继承大秦!
图表出自李开元的著作《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军功收益阶层研究》。
韩信并没有凭空再去创造一个系统,而是相信一百多年来的正确选择!
秦国的军事制度,是当前这个时代最先进的!
更主要的是,你现在就在曾经秦国的土地上;你的目标,也是曾经秦国的关中地区!
最牛的自知之明,就是因地制宜的「拿来主义」!
两个脱离了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