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到底有多牛?

查看全文
为啥人家能当大将! 大量的淮泗老兄弟们开始摩拳擦掌,大量的秦国新兵亲切又熟悉。 人家是给咱兄弟们撑腰来的!人家是给咱兄弟们谋福利来的! 汉中的军心开始凝聚,每个人都开始明确自己的目标。 军功说话!有法可依! 韩信刚一上位,就通过军改确定了自己的巨大威望。 整个汉军的热情不是一般的高涨。很快,韩信进行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集团军战略谋划。 这次战略谋划,在两千年后的今天,就是脍炙人口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大意是「虚张声势,出其不意」。 实际上,这是经过后世艺术加工和演绎的。 老百姓们喜闻乐见的,是简单明了的剧情波动。 比如说:那边修栈道,章邯哈哈笑;韩信小步快跑,「三秦」下巴惊掉。太复杂了,老百姓就听不懂,在戏剧的舞台是表现不出电影的情节的。 韩信当初定的「三秦」的总思路其实是「四面烟雾,三路出击」。 韩信在整军备战时,一开始派了些老弱病残去修被烧掉的褒斜道。 明面上是蒙上一层迷雾,一般人肯定觉得,刘邦整军备战修栈道了,没几年哪里修得好,且等着去吧。 不过,这根本就不叫个计,因为对手是章邯。我们详细讲过章邯的用兵思路,示弱在前,秘密准备,出其不意。 对面也是个玩阴谋诡计的行家里手,是个在项羽面前能对峙半年不出错的谨慎之人。 所以,这招根本就不叫招数! 刘邦最终能够迅速地还定「三秦」,在于萧何与韩信这对无双国士的通力协作。 韩信在制定战略时进行了三路布置:曹参、樊哙,走祁山道,攻略凉州;自己率主力,走陈仓道,出散关;灌婴率一部,走子午道,出咸阳。 韩信的思路是多路出击,用自己的优势耗死敌人。 为什么要这样呢?兵法不是说要攥紧一个拳头打人吗?不是要集中优势兵力吗? 没错,韩信突破秦岭后,马上就攥紧拳头了。攥紧拳头要分情况,现在不能攥紧,是因为有一道秦岭。 在这道秦岭下,你的大兵团优势使不出来,对面的章邯却可以集中所有的兵力在你的出兵路上堵你,像陈仓这种著名的要塞,并不能发挥你的优势。但三路出击就不一样了。 章邯需要在所有的出口进行布防,他在布防时是无法判断你的主力到底是从哪条道出来的。章邯不敢押宝,只能平均设防。这样将大大放大你主攻那一路的兵力优势。 章邯等「三秦」此时手中的筹码,是秦国当年守备咸阳的那几万人,很多人还因为仰慕刘邦选择了南下。 仅此而已。 这几万人要布防如此大的土地,就跟撒胡椒面一样,是不够的。 此时刘邦在干吗呢? 刘邦来到汉中仅仅四个月,除了带进来的三万多人外,此时已经可以集结起一支近十万人的军队了。 不仅是人数多,最重要的是,他还可以拿出供给这十万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