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全文
数题、圆锥曲线的第二问压根就没做出来过;压轴小题随缘猜。
这么一算,ta 的短板和目标就非常清晰了。
整体来看,这位同学是不是只要拿下数列大题,分数就能进步 5~10 分(大题拿下了,前面的数列小题得分也会更稳)。
既然立体几何差不多还行,那这个模块暂时没必要成为努力的重点。
既然这位小火鸡目前总分为 100,那压轴的两个大题到底怎么做,研究起来也没太大意义(花了超大力气搞明白了又怎样?您前面的中等题还没 KO 呢!),压轴题上课听听就好,平时别花太多时间。
既然 ta 的数列大题得分不稳定。
求求了,花 5-10 天的时间专门刷数列大题吧!
记住!是除了做好老师布置的作业,将所有用在数学上的时间全部用来做数列题。
我就不信,连续做 5-10 天的数列题,这 5~10 分还搞不到手!
同样的方法,适用于所有人和所有知识点。
先明确要攻克的知识点、题型,再连续不断地做。
这是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如果察觉自己有一些题无论如何都突破不了,或者无论怎么样都达不到自己目标分数,千万不要气馁。
这个题型做不好,可以转战另一个,前提是你已经为了这类题付出了持续的努力。
另外,达不到预期分数也不要紧,在已经有进步的基础上,想要维持分数稳定也不是很容易的事。
况且,我们追求的是总体分数的进步,要把眼光放在所有科目上,有大局观,数学没做好,只要有其他科目突破了,整体上不也进步了吗?
数学成绩稳定在 120+的同学提个建议喔,想赶突破 130 或者 135 的大关,请先搞定解析几何!
每天一道解析几何的大题,三天一道函数导数题,多花时间思考、总结,坚持下去会有效果的!
如果有些同学可能对函数导数更感兴趣,可不可以把解析几何放在次要地位咧?
最好别。
函数导数题千变万化,一旦和不等式、数列、图像混在一起,会难到让人怀疑人生 (๑˙―˙๑)。
除非在这方面真的有过人的天赋,不然还是套路相对固定的解析几何吧(摊手)。
专题训练法看着简单,但非常奏效,我们奥赛集训的时候也是这样干的,甚至更猛(不堪回首)。
干脆插播一小段故事吧。
集训的时候,老师每隔 10 天就撂下一句话:「呐,接下来这 10 天大家都要突破解析几何,不许做其它题。」说完就走,一整天都不会再出现???
我们 8 个人趴在图书馆没日没夜地做,正常的文化课全部停掉了,早读都不去。那 10 天睁眼闭眼都是解析几何,第 7 天和第 8 天感觉可能到了瓶颈期,或者说做傻了,做啥啥不会。但到了第 9 天和第 10 天,哇靠爽啊,明显觉得自己要飞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