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真的难吗?

查看全文
把逻辑梳理清楚。个人觉得,这时候可以不演算,emmm 因为白天才算过,晚上多少都会有印象。 周末:老老实实重新做一遍,要完整地把答案算出来!之后(接下来高能)。 把题目的条件抽离出来,找出各个条件和答案之间的对应关系。再从答案回溯到题目条件,思考这道题的甚至这类题的要点是什么。 前面说了,相似的东西放在一起才好总结规律。 这种复盘方法如果能和专题训练结合在一起,效果是真滴没话说。 最理想的情况是,你能抽象出一般的规律(脑子乱就写,写不清楚就画,画思维导图)。 下次不管遇到什么题,万变不离其宗,题目条件的指向是啥心里一清二楚。 具体例子请看最后的数列干货(◔◡◔)。 二、数学考试的常识问题​ 没有一个条件是废话 高考场上,每个题目条件都对解题有帮助。 99% 不会加一个没用的东西碍眼睛,出题人没那么不讲道理。 这个客观事实的存在,指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努力方向——学会翻译题目条件,分析题目条件的逻辑指向。 也就是上面讲复盘的时候提到的第二点,复盘是多么重要。 如果平时真的遇到了挖这种坑的模拟题,纯属巧合(一般还是不太可能)。 考试时做题的节奏不能脱离掌控 不管试卷的难度如何,你都得简单地做个心理预设:「一般做小题需要 45 分钟,如果卷子很难,我最多花 50 分钟在小题上,不然后面的时间会特别紧张。」 以上的时间纯属举例,年代久远,emmm 已经记不得做小题需要多久了(๑• . •๑),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划分时间。 每次考试前都得重复一次,别小看心理暗示的作用,它很厉害。 以上的心理活动大多数人都能想到,如果只聊这个,岂不显得我很没水平(傲娇 jpg.) 接下来讲的才是重点。 作为普通人,我们或多或少都有粗心的毛病,有的人光是把粗心改过来,数学成绩就能+10 分。 平时做题时,不妨把每张试卷、每次作业的粗心情况记录在笔记本上,搞清楚咱们经常在哪个题型、哪个知识模块、哪个运算步骤出错。 那么到了考试,做这部分题时,就把节奏刻意放慢。 吃一堑长一智,小心驶得万年船,悠着点总没错。 举个本人的例子。 我有段时间总错概率大题,嗯,就是文科数学里最简单的概率大题。 开始没把它当回事,直到有次考试数学 145,剩下的 5 分栽在了概率题上,全班居然就错了我一个??至今都记得老师那种宛如关爱智障的眼神… 这样下去问题很大,不行,必须得改。 之后的操作就是大彻大悟,痛改前非,每次考试做概率题都尤其谨慎,还真的再也没犯过这毛病 方法简直不要太简单。 尝试一下,立马就见效,说不定你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