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全文
,有时候就是不小心顺着链接点进去,不感兴趣就立马刷下一个,一不小心一两个小时就过去了。
从商业上看,腾讯、头条乃至抖音,它们都是成功的。
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被这样的东西所占据,怎么可能集中注意力来做别的东西。
过量的信息消费的是人们的专注力,信息越多,人们越不专注,我们越是分心,就越难去深入地思考,思考时间越短,就越容易流于肤浅。
所以,对于像我这种天生专注力不强的人而言,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给自己的脆弱的专注力制造「敌人」,不看、不关注、不安装这些炫人耳目的东西,让自己处在一种更有利于专注的环境中。空出的时间,多去看纸质书籍,做深入思考。
这一重境界之所以最低,是因为完全依赖于和外界对抗,太被动。
集中注意力和收缩肌肉一样会产生疲劳。这意味着如果天生注意力不强,就不要去做什么看 5 个小时电影或者玩 6 个小时游戏后再学习工作的挑战了。
要学会用 80% 的精力去做 20% 的重要工作,更要学会通过有意识地锻炼,做到当需要专注的时候能很快收心,只要想投入注意力,就能投入。
比如有意识地把自己专注能力特别强的时候和某些声音、气味进行关联,当你需要专注的时候,就播放这种音乐、燃起某种香,提醒自己要进入专注模式了。
还比如,在需要专注的时候,用 5 分钟进行一下冥想,去平复大脑里纷繁复杂的思维,一旦察觉到自己走神,就提醒自己拉回来,如果再次走神,重复相同步骤,循环往复。经过练习之后,停止胡思乱想、保持专一思想会变得越来越简单。长期冥想者的大脑神经联结增多,与有实力的举重运动员拥有完美的胸肌是一样的道理。
还有一种极端方式,就是定期将自己置于某种「危险境地」,这就是很多人热爱登山等危险运动的原因之一,危险运动让本能接手对你大脑的控制,让你不得不投人全部专注力。通过这种方式去感受专注力的产生过程,去体会专注力强大的能量,有助于训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进入这种模式。
(时间管理的番茄工作法也是一种不错的训练方法,大脑会逐渐习惯这个时间周期,当你需要专注的时候,大脑会将专注力集中起来,感兴趣的可以微信后台回复「时间」查看相关文章。)
到了这一重,专注更依赖于自己内心的训练和法则,已经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注意力了。
当我们用意志力支撑专注力、有意识地抑制各种干扰,通过长期训练后,专注力就可能从主动行动变为被动形态,本能的专注力就能得到恢复和提升。
甚至有可能因为太过于专注,而进入到一种物我两忘、无喜无悲的状态,甚至连时间的流逝都感知不到。
可惜的是,绝大多数人只有在玩游戏时候才能有这种体验。
当然,心理学上还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