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全文
峡风平浪静。
上午 8 点,「瓦良格号」在 11 艘拖船和 12 艘救援、消防船的前呼后拥下,驶入博斯普鲁斯海峡。
在海峡两岸,有 300 多万土耳其民众围观。
瓦良格号
下午 2 点 30 分,「瓦良格号」终于安全驶过海峡最后一个危险的湾角,进入宽广的马尔马拉海。
「瓦良格号」正式开启了前往中国的征程。
但上天对它的考验,从未结束。
波折
11 月 3 日,「瓦良格号」进入爱琴海,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海上风暴。
如果「瓦良格号」是一艘全副武装、舰员满载的航空母舰,海上风暴根本无法奈何它分毫。
但此时,「瓦良格号」仅仅是一艘名副其实的空壳。
由于风高浪大,三艘拖船与「瓦良格号」相连接的缆绳被大风和海浪扯断,「瓦良格号」失去控制,在大海中像一匹脱缰野马,横冲直撞。
「瓦良格号」脱离拖船之后,顺流漂向希腊的埃维亚岛,距该岛岸边只有 80 公里。
这个距离,再近点就会造成灾难。
而在「瓦良格号」偌大的船体上,仅有七名船员。
幸运的是,希腊商业海运部表示,这艘航母并无沉没或搁浅的危险。
随后,希腊出动救援。
一架希腊救援直升机在航母甲板上着陆,把船上的七名船员,包括三名俄罗斯船员、三名乌克兰船员和一名菲律宾船员送到雅典以西的一个军用机场。
11 月 6 日,拖船 Haliva Champion 号上的水手艾瑞斯·利马(Aries Lima)在试图固定拖缆时殉职。
11 月 7 日,3 艘拖船和 1 艘希腊船只用拖缆固定住「瓦良格号」,最终将其控制住。
在经历缆绳断裂、海上风暴等一系列波折后,航母遇到了另一个难题。
此时正是 2001 年,恰逢中东危机。
伊拉克领导人萨达姆和美国之间的关系剑拔弩张,大战一触即发。
自苏伊士运河开凿后,从地中海前往印度洋的船只都经由苏伊士运河。
但此时,中东风云密布,美国为调兵遣将,宣称要封锁苏伊士运河,禁止「瓦良格号」驶入。
苏伊士运河实际控制国埃及对此也表示同意。
原因很简单,没有动力的航母会成为萨达姆导弹的靶子。
万一萨达姆为制止美军调兵而对正在行进于苏伊士运河的「瓦良格号」动手,那么整个运河将会彻底瘫痪。
对此,「瓦良格号」只得绕路,经由地中海转至大西洋,然后绕过非洲好望角进入印度洋。
红色为最短航线,蓝色为实际航行航线
2002 年 2 月 5 日,这艘没有动力的航母终于通过马六甲海峡。
2 月 12 日,「瓦良格号」进入中国南海,渔船货轮上的人们纷纷注视着这艘巨舰。
经过近两年的海上漂泊,「瓦良格号」的甲板和船体已经锈迹斑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