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全文
的手术方式,或者大幅减少。
因此,手术前最好先了解一下待选医院的基本设备情况,根据经济情况考虑后再选择具体医院。
ICL 和激光手术有什么不同?
第一, ICL 可以做到很高的度数
高度近视甚至 1000 多度的近视患者比之普通患者生活更加不便,更痛苦;而激光手术度数越高,相应去掉的角膜就更多,术后并发症出现的几率就越大。
但是 ICL 不同,手术都是一样的做,度数的高度只是 ICL 镜片本身的度数,也不会在厚度上有明显变化,就好像张三戴的 100 度的隐形眼镜和李四戴的 1500 度的隐形眼镜一样,外观上没什么区别。这一点有绝对优势,特别适合超高度数(>800 度)或者角膜薄不适合做角膜激光手术的人。
第二, ICL 可逆
ICL 可在眼内永久存留,号称「可逆」,随时可以取出。但我希望每一位做 ICL 的人都不要「逆」,因为「可逆」是个伪命题,取出 ICL 也是一个手术,并且比植入更麻烦,损伤更大,并且如果需要取出肯定是出了状况,比如:白内障。
眼球其实是个循环的密闭水池,一边在产生水,一边在排水,一直保持着自己的封闭和稳定。任何眼内的手术操作,都会暂时打破眼内的稳定状态,术后眼内液体的成分和浓度发生改变,手术引起的炎症因子释放等等,都只能依靠眼睛的自循环体系来净化,以重新恢复稳态。
眼内结构都是泡在水池子里的,池水成分不稳定了,眼内结构都有损伤,只是损伤大小不一,有些人损伤很小,通过自我代偿可以忽略不计,有些人代偿不了就会表现出来,比如提早出现白内障,也就是晶状体的浑浊。
所谓「提早出现」,只是预估计,现在全世界都没有大样本的数据告诉我们「提前出现」的平均数值是多少。可能你正常衰老会在 70 岁做白内障手术,而做了 ICL 手术后变为 65 岁就需要做了,这样的差距我认为没有什么实质意义。而且白内障是把浑浊的晶状体去除后装入人工晶体替代,可以把 ICL 的度数折到人工晶体上,术后即使去掉 ICL 也能达到差不多的矫正效果。
但是如果你做完几年后就出现白内障了呢?在 40 岁壮年就要做白内障手术了呢?这时你会不会有所后悔?而且高度近视本身就容易更早出现白内障,那么 40 岁的白内障到底是做不做 ICL 都会出现的,还是因为 ICL 手术而迅速提前了的呢?
这是个现阶段无解的问题。因为白内障的发生和遗传、环境、紫外线照射程度等等因素有关,每个人都不一样,无法提前预计发生时间的。
同理还有术后出现的视网膜脱离,是做不做手术都会出现的脱离还是 ICL 影响而加速的进程——这些问题仍然是国际争论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