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常生活中不用担心朊病毒?

查看全文
白质…… 难道仅仅是蛋白质本身,也会使人致病致死,还具有不可思议的传染性吗? 这完全颠覆了此前医学界的认知。 为了验证这样的想法,盖杜谢克又进行了一个对照组的实验,将其中一组的蛋白质进行了分解酶处理。 结果,这一组的黑猩猩真的没有发病…… 果然,某种蛋白质才是库鲁病的真正凶手。 虽然,盖杜谢克没有继续追查出这种蛋白质致病的原因, 但他依然凭借着对库鲁病研究的贡献,获得了 1976 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根据盖杜谢克所得出的结论: 库鲁病的病原是某种侵害入的大脑和神经系统的病毒(是的他依然不相信蛋白质也能成为传染源), 以脑组织为主要寄主,可以长期地潜伏, 世卫组织和巴布亚新几内亚政府严格禁止了当地同类相食的习俗, 果然,库鲁病的发病率急剧下降直至趋近于零。 05 其实,早在 300 年前,欧洲人就已经发现一些绵羊和山羊会患有一种奇怪的「羊瘙痒症(Scrapie)」。 其症状表现为:丧失协调性、站立不稳、烦躁不安、奇痒难熬,直至瘫痪死亡。 此外、还有水貂、鹿和一些猫科动物也有类似的病症。 在结合了羊瘙痒症、疯牛病、克雅二氏病、库鲁病等病症的共通之处后,医学界渐渐摸到了这类病症的共同原因, 而真正将它大白于天下的,是美国神经学家——斯坦利·普鲁西纳(Stanley Prusiner)。 1982 年时,他发现了一种致病的蛋白,并以自己的名字将其命名为「prion」,中文翻译为「朊蛋白」。 所谓「朊(念 ruan)」,其实就是蛋白质的别称。 在很多媒体中,将朊蛋白称为「朊病毒」,这其实是不太准确的, 因为它其中并没有病毒所携带的核酸物质。 因此,学术界也将其称为「朊毒体」。 当普鲁西纳提出这样的观点时,引发了学术界的轩然大波: 毕竟在此之前,学术界认为传染病的病原体都是微生物,都必须具备可复制的核酸, 比如细菌、病毒、真菌、原生动物等(不然拿什么复制?)。 而蛋白质这种人畜无害的软萌玩意儿,咋就成了致病元凶呢? 尽管顶着无数质疑的声音,1997 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依然颁发给了普鲁西纳,而且是独享(此奖项一般都是二人共享)。 这严重挑战了很多学术界的权威,并且由于一般诺奖的评选,必须经过十年以上的检验, 因此仅仅第二年就颁奖给普鲁西纳,招致了很多人的不满,甚至有人骂他是民科。 但事实证明,普鲁西纳的确是个天选之子,他那离经叛道一般的观点居然真的是正确的。 那么,朊毒体的致病原理是怎样的呢? 正常的朊蛋白(PrPC),是一种生物体内的普通细胞膜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