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全文
当年,陈进只用一块磨砂纸,骗走 11 亿科研经费。
因此让中国芯片的研发停滞了整整 13 年。
这件事情我们先从 2003 年 讲起。
(一)
2 月 26 日,上海锦江小礼堂。
在这里,正举行一场被认为「即将改变中国技术命运」的新闻发布会。
这个 title 如果放到现在,很可能就只是一个吸引流量的噱头。
但在当时,这场发布会却有实打实的分量。
首先,锦江小礼堂是上海最有名的礼堂之一,1972 年《中美联合公报》就是在这发表的。
其次,发布会由上海市新闻办公室亲自主持。
至于出席发布会的人物,更是不简单——信息产业部科技司司长、上海市副市长、上海科委教委负责人,以及多位中科院院士和「863 计划」专项小组负责人组成的专家团队。
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对即将发布的芯片进行专业鉴定。
在会场的正前方,是一块巨型蓝色大幕布,上面展示着这场发布会的主题:
「上海『汉芯一号』高端 DSP 数字信号处理芯片新闻发布会」
汉芯一号。
一款 32 位的 DSP 数字处理芯片,采用国际先进的 0.18 微米工艺。
研发者名叫陈进,上海交大芯片与系统研究中心主任。
这里解释一下,DSP 与电脑 CPU 是芯片工业的两大核心技术,在蓝牙技术、第三代无线通讯和图形处理等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当时,只有少数发达国家掌握 DSP 研发技术。
所以,「汉芯一号」研发成功的消息刚一传出,就轰动了全国。
很快,发布会正式开始了。
一位衣冠楚楚的男青年轻快地走到演讲台前,微笑着拿起了话筒。
他穿着精致干练的西服,金边眼镜里透着学者的睿智,看起来丝毫不逊新闻办公室的主持人。
他就是 35 岁的陈进,「汉芯一号」研发团队的领导者。
这时,台下的观众们无一不在惊讶。
他们根本没有想到,这个为为中国芯片研发做出巨大贡献的「陈进」,竟然如此年轻!
台上的陈进,没有想象中的那般内敛和羞涩,也没有学者们独有的书生气。
他更像是一个自带光芒的企业家。
他先是恭敬地向各位领导致谢,之后开始声情并茂地介绍自己研发的「汉芯一号」。
(陈进与「汉芯一号」)
陈进自豪地向参会人员介绍「汉芯一号」的重要参数,偶尔还会穿插着介绍自己和团队在研发「汉芯一号」时所经历的艰难。
每每说到这里,他的嗓音都会有些哽咽,台下的人也动容不已。
研发芯片的苦,在座的大部分专家院士都懂。
当介绍完「汉芯一号」后,他又拿出了一个装载这款高端芯片的 MP3,向大家展示。
随着 MP3 的成功运行,礼堂里爆发出了好一阵掌声。
在这之后,陈进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