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今年「双11」喜报式实时成交额不见了?如何看待「双11」逐渐趋于理性消费?

查看全文
涨,那么它岂不是生产得越多,就越吃亏?于是企业就会主动缩减产能,使供给下降,然后售价就会涨上来。 也就是说,我们趴在低位的 CPI,本该被 PPI 拽上来,我们应该也发生通胀才对,但事情的发展就是这么令人猝不及防——PPI 不仅没有把 CPI 拽上来,反而被 CPI 拽下去了: 因为企业无法通过提高售价来转移原材料涨价造成的成本上涨,只好通过其他方式,压缩生产成本,比如降低工人工资,或者裁员。 得,消费不振➜ 工资下降,失业上升➜ 人们对未来的预期走坏➜ 进一步压缩消费…… 上述流程,就是「衰退螺旋」的重要特征。 即使平时不怎么关注经济的人,也都知道大萧条的历史,然后就被「经济危机=大萧条=饥饿+战争」的思维框架给限制住了。 其实经济危机,就是失业严重,也就是劳动力供给过剩,这是本质,饥饿和战争只是它最极端的表现形式。 有没有觉得很奇怪——劳动力怎么会过剩?难道不是多多益善么? 粮食会过剩,很好理解,比如吃 5 个馒头就饱了,那第 6 个就是过剩。 然而劳动力不是这个逻辑,如果只需要 5 个人蒸馒头,那么第 6 个人可以去倒马桶、抬轿子,或者吹拉弹唱……无论怎么发挥想象力,劳动力都不应该过剩,因为社会始终需要更多的人来创造价值。 不该发生的事,却发生了,不就是危机状态么? 比如一边是卖不出去要倒掉的牛奶,另一边是饥肠辘辘的人群;一边是 35 岁失业和毕业即失业的待业青年,另一边是延迟退休和 996 卷命。 经济危机就是一边供给过剩,另一边又需求不足。 当前的社融数据,也证实了衰退的通缩形态: 10 月份新增社会融资 9079 亿,同比少增 7097 亿元。 其中,居民部门贷款同比少增 4827 亿元,说明居民消费意愿与购房需求较弱。 特别是居民中长期贷款,今年 10 月只有 332 亿的增长,而去年同期是 4221 亿,降幅惊人。 社融反应了市场主体对信贷的需求,社融低迷意味着大家借贷的兴致不高,通俗地说,就是不想加杠杆了。 房价涨了这么多年,通胀经济也搞了这么多年,大家或多或少都听到过 「负债经济」的说法——通胀行情下,越欠债,越占便宜,因为通胀会稀释债务。 比如卖包子的老王问你借了 10000 块,约定年利率 5%,一年后他需还你 10500。 老王每卖出 1 个包子能挣 1 块,那他需要卖出 10500 个包子,才能偿还债务。 如果通胀到来,老王的包子涨价了,每卖出一个能挣 1.5 块,那么他只需要卖出 7000 个包子,就可以还债,相当于他从这笔债务中赚了 3500 个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