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全文
没有水放出来。
首先,现在的这个局面,就是过去持续放水造成的。
因为放水的本质,是债务扩张,固然刺激了需求,催生了通胀,但也使经济不可避免地走入了债务周期——有借债周期,就一定有还债周期。
到了还债周期,人们就必须减少开支,也就是现在的这个情况,大家都不消费,那商店的生意还怎么做?工厂生产了卖给谁?
那还有必要融资搞扩张么?于是社融低迷。
其次,M2 增速在高位,说明债务还在累积,但显然已经失去了刺激经济的作用,这就是通俗意义上的「流动性陷阱」。
财政发债把 M2 增速推到高位,但是这些钱很快又流回银行,变成了存款,而不是被拿去投资和消费。
所以这时的 M2,跟三年前的 M2,所起到的作用,已不可同日而语。
以前 M2 增速一拉,就说明货币高度宽松,股市楼市都要涨。
而现在 M2 增速高位,但社融低迷,就只能说明——货币刺激正在失效。
我们经常说「经济不是钱,而是钱的流动」,用在这里,最为合适。
经济的本质是交易,经济机器就是由无数个交易构成的,如何判断这台机器是否健康呢?
看交易就行。
交易越频繁,越流畅,摩擦越小,经济机器就越健康。
交易频繁,意味着人们的需求在被充分满足,也意味着生产在增加,创新在持续……这不就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么?
货币是交易的媒介,货币流动速度越快,就说明交易越流畅,经济也越繁荣。
根据费雪公式:MV=PT,
其中:M 是货币量,V 是流速,P 是价格,T 是商品总量。
你涨价我就不买的意思是——P 一旦增涨,T 就下降。
但是原材料在通胀,对于工厂来说,越生产越亏,所以 T 的总量其实是下降的,
这时候你 M2 的增速高位,能说明什么呢?
只能说明 V 在降低。
也就是货币流速低,即市场处于压抑状态,需求端陷入衰退。
以上,分别从不通胀的底层逻辑,以及社融数据所反映出的经济现象,交叉应证了经济正在陷入衰退的事实。
但我们却无需因此而感到忧心忡忡,因为「衰退」并不意味着我们的经济前景比欧美更糟糕,只是大家的经济周期发生了错位而已。
具体地说,是我们的经济周期比他们的进程更快。
欧美现在为了治理通胀,需要加息。
加息会进一步紧缩流动性,使债务风险暴露,然后爆发信用危机,使投资和消费走衰。
接着各国又会把利息降下来,去刺激增长。
呐~这才是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
上图所示的,是客观的经济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只要你搞债务经济,就必须遵守。
需要注意的是:
1) 上图所示的是长周期逻辑,持续时长约为 75-100 年。
现实中很少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