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全文
朝败于晋军之手,自此周王朝权威一落千丈,诸侯国的力量全面兴起,不久后就进入了战国时代。
不见冢中出土的青铜矛,两侧带有血槽,直到今天仍锋利无比
再有,王子朝奔楚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关键性事件。
目前难以查究的周室典籍下落问题、老子辞周隐退、《山海经》作者之谜,都隐藏在这一历史事件之中。
若能搞清楚王子朝奔楚的实际情况,这些谜题都能得到进一步的解释,甚至彻底揭开真相。
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年代久远,加之史料缺失,王子朝的最终下落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定论。
目前观点认为,王子朝及其残部当时很可能南逃到了今南阳一带,而今日恰好也在南阳发现了「不见冢」这个天子级别的大墓。
二者如此巧合,让人不得不怀疑「不见冢」就是王子朝的陵寝。
事实上「不见冢」被发现后,在史学界、考古界内部引发了极大的轰动。
无数人都在等一个答案,等待「不见冢」里考古实证的出现。
不见冢陪葬墓中出土的青铜弩机,此物在周朝算是最先进的武器
以上情况就是「不见冢」牵扯到的宏大历史背景。
了解了这个背景,接下来要讲述的九鼎下落一事,才能更加理解得明白。
王子朝与九鼎
司马迁在《史记》中曾 2 次提到九鼎下落,分列如下:
《史记·秦本纪》:(昭襄王)五十二年,周民东亡,其器九鼎入秦。周初亡。
《史记·封禅书》: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没,伏而不见。
这两段记载看起来没毛病。
但我得告诉你,这两段记载是完全矛盾的。
第一段中讲秦昭襄王五十二年时秦国掠走了九鼎,此时为公元前 255 年。
但第二段中又讲九鼎不见了,时间为「宋之社亡」,这时为公元前 286 年。
两段话讲了九鼎的两个结局,而且时间还不一样,这只能证明一点——
太史公对九鼎的下落,也不清楚。
所以干脆把自己得到的信息都写上去。
具体什么情况,留给后人自行判断。
此外,司马迁在讲到秦始皇时,又提到过一次九鼎:
始皇还,过彭城,斋戒祷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
这段记载就是著名的「泗水捞鼎」典故。
讲秦始皇经过彭城(今徐州)时,曾派人到「泗水」打捞过九鼎。
换言之,在秦始皇之前九鼎就已经沉没在了「泗水」河里。
司马迁
综合《史记》中这 3 次提到九鼎下落的记载,我们不难发现「周德衰……鼎乃沦没」与秦始皇打捞九鼎一事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
所以两条记载相比,「周德衰……鼎乃沦没」这条记载比另一条「秦掠九鼎」更为可信些。
但可惜的是,司马迁只说了「鼎乃沦没」这个结果,至于九鼎是如何「沦没」的,却是只字未提。
后来历代史学家经过对先秦史的梳理,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