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的国际金融崛起与美元霸权

查看全文
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设定。 为了先带大家理解这么做的意义,我们暂且剔除掉「存款准备金」这样的概念,或者说假设现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 0。后面会重新添加这个概念。 同时,我们现在创造一个封闭的系统进行推演,这个系统里面仅有一家商业银行。 并且这个系统里每个个体,都会选择把钱存在银行不提现,且每次交易都以电子转账的形式。总之就是接下来的过程,都没有发生纸币的交易。 为了方便大家更加针对的理解存款派生的过程,下面的推演先忽略掉利息与利润。 一开始这家商业银行只有 100 元的自有资金,后面它是如何派生出数倍的广义货币总量。 一开始这家商业银行的资产负 债表里,负债项为 0,资产就等于所有者权益,各为 100 元: 接下来,企业 A 找这家商业银行申请了 100 元的贷款,银行批准了。这时候企业 A 的银行存款多了 100 万,这 100 万的银行存款在这家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里记为负债,同时资产项里面增加了 100 万的银行贷款(为了方便理解,我下面把普遍银行习惯用的资产项里的银行贷款改为「债权」) 这时候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会变成这样: 相信到这里,不少小伙伴已经开始困惑:为什么明明是银行借钱给企业,借出去后,反而企业在这家银行的存款在银行资产负债表里却记为负债? 现在先给大家简单科普下银行普遍的记账方式: 大家不用过于纠结这点,可以看成是约定俗成的记账方式。你只需要记住,银行下的任何账户的存款数目,都是记为银行的负债,不管这存款是怎么来的,是这家银行贷款来的还是别的银行账户转账过来的。 包括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在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里也是记为负债。 而为了保持资产负债表两边的平衡,负债增加后,资产也相应的增加,所以资产项里面多出了 100 元的债权。 如果是有人拿着 100 元现金存进这家银行呢? 那么银行的负债项增加 100 元的银行存款,同时资产项增加了现金 100 元。 如果有人不是拿着现金,而是把自己在别家银行的存款 100 元通过电子转账转进这家银行下的个人账户呢? 那么银行的负债项也是增加 100 元的银行存款,同时资产项增加了在别家银行的存款(或提款权)100 元。 回到上面,如果企业 A 申请了 100 元贷款后,马上提现出来呢? 那么银行的负债项里减少了 100 元的银行存款,同时资产项里减少了 100 元的自有资金(亦或者存款准备金)。 回到上面这个系统,因为一开始设定了所有人都不会提现,所有交易都是以电子转账的形式。 所以,现在银行的资产从一开始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