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的国际金融崛起与美元霸权

查看全文
以美元作为发行抵押担保资产来发行,然后再利用商业银行的存款派生机制来增加 M2 货币供给。 之所以各个国家愿意拿美元作为本币发行的抵押担保资产,除了因为美元本身具有的信用外,还有就是美国当时对各国承诺,35 美元可换取一盎司的黄金。 于是,二战后各个国家的货币与美元采取固定汇率,而美元与黄金保持固定汇率,形成了双挂钩,保证了各个国家基础货币的流通能力——这就是著名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其实今天有些国家已经放弃了以美元作为主要抵押担保资产的基础货币发行模式,例如日元,现在日元基础货币的发行方式跟美元一样,也是主要以各类债券作为发行抵押担保资产。 但也有一些国家或地区,直到今天依然采取以美元作为基础货币的发行抵押担保资产,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中国香港发行的港元。 我们可以在百度上找到香港金融管理局的官网,按下图所示点击进入「香港货币」的窗口: 点击进入里面后会看到以下这么两段话: 可以看到,港元基础货币的发行银行是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和中国银行,它们发行港元是需要向外汇基金上缴美元作为发行抵押担保资产,并且是固定 1 美元兑 7.80 港元的汇率。 于是,我们可以在每张港元上看到「凭票即付」这几个字,意思是任何人拿着港元去到港元发行银行,都可以兑换到等值的原被作为发行抵押担保的资产。 除了香港外,很多东南亚国家在 90 年代亚洲金融风暴以前,都是采取同样的以美元为抵押担保资产发行本币基础货币,也就是兑美元固定汇率的基础货币发行模式。 我们尝试代入到其中一个小国的视角,例如泰国。在经历二战后,百废待兴,你作为泰国的领导,该如何利用国际金融体系来发展自己的国家? 当时泰国是这么做的: 1、对外开放本土资本市场,包括房地产与股票市场。 2、开放外汇市场,外币可以与泰铢无障碍的相互兑换。 3、以美元作为泰铢基础货币发行的抵押担保资产,同时在外汇市场上保持泰铢兑美元的固定汇率。 泰国利用美元为抵押担保资产发行泰铢基础货币,然后用商业银 行体系来进行存款派生,扩大 M2 货币供给。 当泰国中央银行想要增加基础货币的供给,就会去到外汇公开市场上以泰铢买入美元,这就是泰铢基础货币的主要发行方式,然后再以买来的美元作为抵押担保资产印出新的泰铢。其方法就跟上一集讲的美元发行方式类似,俗称「鸡生蛋蛋生鸡」,泰国央行通过这样发行泰铢,同时扩大资产负债表。 但注意到没,泰国的策略是要在外汇市场上保持泰铢兑美元的固定汇率,那就意味着,只有再泰铢兑美元升值的情况下,泰国央行才会选择用泰铢在外汇市场上买入美元,从而压低泰铢兑美元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