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全文
我从基础科学的角度聊聊。
说起科技创新,
不得不提那句「摸着美帝过河」的玩笑话,
虽是玩笑,
却也一定程度概括了这几十年科技发展的大体思路。
不过摸了几十年,美帝会被摸秃噜头吗?万一秃了,往后的路可咋整?
这是一个大话题,咱从头说起。
捋一捋盘根错节的现代科技,个人认为,有这么几个断层。
以还没有验证的大一统弦理论为起点,
由弦形成基本粒子和基本作用力,
粒子通过作用力构成原子,
再由原子构成物质,
物质形成材料,
撑起了诸如材料、化工、机械、电气等制造业。
这一大块算是被揉到了一起,我称之为现代科技的第一大板块。
第一大板块,
虽然仍有大量空白,但总体上没有明显断层,所以《芯片》一文可以从电子属性开始,一直讲到计算机原理。
但是,人类无法从化学反应开始,一步一步严格推导出细胞活动。
于是,从物质到生命,出现了现代科技的第一个断层。
绕过断层,由细胞出发,到组织器官,再到个体生命,就连贯多了,
撑起了生物学、医学、营养学、农学等产业(这里笼统称为生物学和医学),构成了现代科技的第二大板块。
第二大板块,
自成体系,多是宏观经验总结,很少有严密的微观过程。
比如,病毒侵入体内,人体就会启动免疫系统,生物学家可以自信满满的把免疫应答过程描述一遍。
不过,这些细胞活动一环扣一环的反应方程式,没人能写下来,以至于很多吃瓜群众一直怀疑生物体到底是不是由化学反应驱动的。
下一个断层就更离谱了:从生命到思维。
从一颗受精卵开始,细胞长着长着就出现了思维,大脑有了思维,人就有了人性,事儿就复杂了。
一大堆各怀鬼胎的人混在一起形成群落,产生了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宗教文化……
第三大板块,
统称社会科学,其规律更加依赖宏观实践总结。
没有人会从大脑的物理化学反应出发,推导出个人行为,进而再预测出群体行为,最后制定相关政策。
也没有人能精确说明,哪些化学反应控制着人的性格和智商。
再或者,把三岁小孩打一顿,对他未来成长会产生哪些影响。
以物理学那种大包大揽的性格,必然是想打破所有壁垒,统一物理学、生物学、社会学。
其中,量子力学奠基人薛定谔是第一个吹响号角的物理学家,代表作《生命是什么:活细胞的物理学观》,
其核心思想是:在生命体内运行的所有规律,必须符合基本的物理定律。
可惜,那个年代的生物学、医学,甚至化学,都跟儿戏似的,看病全靠缘分,
这导致很多科学家认为,生命是独立于物理化学规律之外的一种特殊现象。
这个一两百年前的话题,至今仍然甚嚣尘上,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