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科技,是否已经接近极限?

查看全文
样组团闹革命到底算不算革命一直有争议。 至于革命理论嘛,还是以量子理论为主,这你也好意思叫革命? 只有生物技术是个例外,生物技术的理论基础显然不是物理学,这中间还隔着断层呢。 如果再算上工业革命前的古代,技术多是机械工程和化工冶金,理论主要是力学和化学,很明显,技术先于理论。 各位,看出点规律没? 革命先革到这里,咱们算算革命功绩。 第一次革命,比较彻底, 核心是把化学能转化成机械能,这类设备统称热机,除了蒸汽机, 还包括后来的汽轮机、燃气轮机、内燃机等各种「机」。 革了 200 多年,热机总算快趟到头了,顺带把化学能也榨干了。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折腾原子的外层电子, 到如今,一公斤燃料无论怎么折腾,外层电子蕴含的能量就那么多,很难再大幅度提高。 除非你向里面的原子核下手,不过这就成了原子能,俗称核能,不属于化学能。 第二次革命,原本也熄火了,后来又被第三次革命捎了一程。 作为 150 年前的理论,电磁学实在是榨不出油水了,全靠后面的新材料、半导体带着跑。 眼下,半导体自己也快奔到头了,电磁学只好到站下车。 第三次革命,其实内容蛮多的,但核心是材料。 材料学说到底还是在压榨量子理论,人类再怎么不济,毕竟榨了一百多年, 虽然还有不少潜力,但尽头已是隐约可见。 于是,大伙被逼着开辟了量子力学的第二战场, 即通过「非材料」的方式压榨量子力学,就是现在所谓的「量子技术」,量子计算机、量子通信之类的。 不过,进展远不如当年榨材料那么轻松。 接下来,还有新鲜的物理理论吗?有是有,就是死活榨不出油水。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同时代,到今天也只能用在高速场景的校准和天文计算,完全没有提供新的生产技术, 忙活一个世纪打开了不少窗,但还不知道榨油的门朝哪边开。 不说相对论这个老光棍了,还有别的吗?还有一个,标准粒子模型。 名气大不的标准模型,论起历史地位,绝对不亚于量子力学,更关键的是,油水看起来比量子力学还多。 下面,我要提个人观点了。 在没有科学思想的古代,技术可以蓬勃发展, 但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这种随地捡钱的好事就越来越少了, 再往后,理论和技术的时间间隔越来越长。 标准模型从 1954 年杨振宁-米尔斯理论算起, 到现在大约 65 年, 从以前的革命规律看,似乎酝酿时间还差点火候,没到榨油的阶段。 但换个角度看,理论和技术中间可不是干等,还有一连串的小理论。 量子力学刚出道时,只是个数学游戏罢了,根本没有油水, 一直折腾到能带理论,才发现了半导体这个大油库, 带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