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理学上的锚定效应

查看全文
间,自己研究锚定效应就有机会发表论文,发表了论文就可以变成教授,变成教授以后就可以买车子、买房子、娶漂亮媳妇、嘲笑无知小青年等等。 当然,更多的原因是科学家们发现锚定效应说得很有道理,能解释生活中的很多现象。 于是,想发表文章变成教授的科学家们便开始研究了,他们的想象力是无穷的,也是丝毫不给后来的人们留下任何研究机会滴! 他们主要研究了这些问题: 「锚定效应」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对人有影响呢? 什么类型的人更不容易受到「锚」的影响? 什么样儿的锚会对人们产生影响? 我们逐一来看看,兴奋的科学家们都从锚定效应身上搞出了什么花样…… 「锚定效应」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对人有影响呢?​ 科学家们发现人们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会受到锚定效应的影响。 比如在人们对所要判断的目标很熟悉的前提下,锚定效应是非常小的[1] [2] [3] [4] 。 什么叫做「人们对所要判断的目标很熟悉呢?」 比如: 一个宅男在和一个漂亮妹子聊天的时候,突然心血来潮想展示一下自己学问很大,决定用「锚」来影响妹子的判断。 于是,宅男马上抛出了「锚」:「妹子你的年龄是比 40 岁高啊还是比 40 岁低啊?」 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很有可能妹子会跳起来给他一个耳光,或者把手里面的红酒扣到他头上。 (活该!难道不应该用 16 岁做锚吗!?) 当然,即使宅男用了 16 岁做锚,妹子对自己年龄的判断依旧不会受到它的影响。 因为妹子已经完全知道自己的年龄了,在这种情况下宅男做什么都是白费劲。 读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这是 3 岁娃娃都知道的常识,熟悉答案的人当然不会受到「锚」的影响的。 可有几篇发表的论文,在研究「人们在对某一样物品有相关知识时,是否会受到锚的影响」时,得出的研究结果竟然并不一致! 这并不奇怪,因为「熟悉」这两个字本身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比如: 消费者对洗衣粉是熟悉吗? 人们知道每一种洗衣粉的价格吗? 碧浪洗衣粉的价格会不会成为汰渍洗衣粉的"锚」呢(拿这两个牌子举例子是不是挺暴露年龄的)? 我们能想到的这些问题,当然都被蜂拥而至的科学家研究过了(太不地道了,丝毫不留给后人们任何研究机会啊!),不但是对物品的熟悉程度,更多影响锚定效应的因素也一个一个地被揪了出来...... 小常识: 锚定定理其实最早是心理学界研究得比较多的,心理学界有一个类似的现象叫做「起始点偏差(starting point bias)」,其实也是锚定效应的一个种类。最开始一些社会学家们发现,他们设计的调查问卷,会引导人们对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