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理学上的锚定效应

查看全文
了! 由此可见,社会学家没点儿想象力是混不下去的。 不但如此,9 年后 Englich 大姐和 Soder 仁兄也对此结论表示十分的赞赏和支持,他们发现了相似的结论![6] 之后,如何减少锚定效应的研究便一发不可收拾了。 举几个例子: 2005 年 Epley 和 Gilovich 发现受到预先受到警告提醒的人更不容易受到锚的影响[7]; 2007 年 McElroy 和 Dowd 发现对以往经历开放度高的人不容易受到锚的影响[8]; 2010 年 Bergman、Ellingsen、Johannesson 和 Svensson 四位仁兄发现认知能力高的人不容易受到锚的影响[9]; 同一年,Eroglu 和 Croxton 发现有责任心和外向性的人不容易受到锚的影响[10] ...... 当然还有我们之前提到的 Englich、Mussweiler、Strac、Wilson、Housto、Etling 、Brekke 等人或是直接或是间接的指出:人对判断目标的熟悉程度也会减少受到锚的影响[1] [2] [3] [4] 。 一时间,研究锚定效应如何对特定人群不管用的阵营,可以说是锣鼓喧天、彩旗飘飘、鞭炮齐鸣、捷报频传.... 看来特韦尔斯基和卡尼曼教授在 20 世纪 70 年代弄出的这个现象,着实让众位科学家们兴奋得不轻,发论文的发论文,涨工资的涨工资,当教授的当教授,娶漂亮妹子的娶漂亮妹子.....两位教授不是浪得虚名。 可是,当你冷静下来仔细想想的话,会发现,以上的很多人都只是发现了锚对某些「特定的人群」的影响比较「小」而已,而「小」并不完全不存在。 不过,社会学家们的想象显然不会止步与此。 如果你天真地以为科学家们只会对锚定效应中的「特定人群」下手的话,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就在「特定人群」派如火如荼的进行之际,一部分科学家左右逢源、两头出击,吃着碗里看着锅里地又研究起了「锚」的种类。 「锚」这种东西有种类吗?​ 其实在学术界至今是对「锚」这个东西是没啥标准的分类的,但没标准分类并不是说没有科学家试着做这些事。 主要的分类有 2 种: 1.「标准的锚定效应」(standard anchoring effect)和 「基本的锚定效应」(basic anchoring effects)。 这种分类来自我们上文中提到的 Wilson,、Houston,、Etling 和 Brekke 大哥们,后来这种分类被 Englich 大姐引用[4][11] 。 按照分类标准,第一部分特韦尔斯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