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全文
:(列位,一篇论文 6 个作者,这才叫有钱大家赚!)
咳咳,同志们,这个锚么,就应该用靠不靠谱来分!(掌声)我们的人民,虽然很容易就被心理学家忽悠了,但是他们对一个问题的答案其实也是有个底线和范围的!如果锚这个东西超过了人民底线可就不靠谱了,人民是会看出来滴!(热烈的掌声)
请诸位读者记住这六个人,因为他们在在下面还会组团出场。
其实仔细想想,把锚分成靠谱的锚和不靠谱的锚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虽然靠谱和不靠谱的锚之间没有什么非常清晰的界限,但是至少很不靠谱的锚很容易被人发现。
比如你想用锚引导人们估计爱因斯坦去世的年龄,你问: 你们觉得爱因斯坦去世时候的年龄是比 200 岁高啊还是比 200 岁低啊?
这时候 200 岁这个锚就是一个不靠谱的锚,因为人人都知道即使爱因斯坦他老人家身体倍儿棒也活不了这么大岁数阿……
好了,不靠谱的锚是什么整明白了,到现在为止大家都一团和气。
可是下面最关键的问题来了:靠谱的锚和不靠谱的锚到底哪个对人们的影响大一些呢?
这看起来似乎是一个很好回答的问题,然而多少年后我们再回头看看,才发现看上去简单的问题未必回答起来也很简单...
什么样儿的锚对人们产生的影响更大呢?
假如你在学术圈混过一阵子或者身边有在学术圈的朋友的话,你就应该知道在学术圈里边抨击抨击别人的研究结论是一件多么刺激而又开心的事情。
作为一名合格的经济学家,你和同行们打招呼的内容不应该是:昨天晚上晚饭吃了什么?
而应该是:昨天晚上又把谁的理论给灭了?
其实无论是物理界(比如说量子物理学家之间的理论冲突),还是经济学界(最出名的应该是凯恩斯和哈耶克的争论),这种科学家们之间互相争执的现象在圈儿内是屡见不鲜的。
当然了,科学家们之间的相互抨击跟在大街上互喷的人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主要的不同的主要有两点:
第一点是科学家们相互抨击的地点是在国际性的会议上而不是大街上;
第二点是科学家们批评别人的方式是做很多的研究论文而不是面对面的喷唾沫星子。
尽管有以上的不同点,但你如果觉得科学家们互相抨击对方的激烈程度,比大街上抬杠的人低的话就大错特错了。
俗话说,「不怕抬杠的打群架,就怕抬杠的有文化」 ,科学家们抨击起对方来是丝毫不留情面的!
笔者有一次在给一个挺不错的英文经济期刊做审稿人(referee)的时候,曾经很担心审稿报告会给论文作者留下严重的心理创伤而从此一蹶不振,所以就很虚心地请教导师:如何把话说得委婉和礼貌一些。
结果从恩师处得到的答案是,委婉这种东西在写审稿报告的时候是不用过多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