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经典的诡辩?

查看全文
「既然洋人能用鸦片打开我们的大门,那我也能用冰毒打开他们的大门。为什么不试试?」 「反正我的毒品不卖中国人,只卖外国人。」 很难想象,这是个特大毒枭在死刑前说出来的话。而说这话时,他脸上带着淡定的笑,俨然像是在酒桌上随意吹牛逼。 在中国犯罪史上,性格嚣张,并且有能力有手段的重案犯大有人在。 但真要论其中的「犯罪天才」,且人生遭遇之丰富,经历堪称「奇人」+「狂人」的,刘招华绝对算得上一号人物。 此人心理之阴暗,三观之扭曲,包括对犯罪的漠视,以及极高的智商,哪怕放到全人类的犯罪史上,都是首屈一指的。 02 「小镇做题家」,是刘招华人生中的第一个身份。 1966 年,刘招华出生在福建福安市赛岐镇一个信佛的平民家庭,是家中的老幺,上面有四个哥哥姐姐。 9 岁时,他的母亲突发重病全身瘫痪。刘招华跪在佛龛前痛哭流涕,从此吃斋一年,以求佛祖保佑母亲康复。 在乡邻眼中,这个小孩懂事、孝顺,是个「好囝」。 当时的刘招华,不但品性端正,而且成绩特别好,名列前茅,奖状一直没断过。 然而命运弄人,12 岁那年,他的父亲出门卖豆腐,不慎车祸身亡,几年后母亲也随之而去。 遭遇至亲离世接连的打击,令正值青春期的刘招华变得性格乖戾,时不时做一些出格的事,别人不敢做的事,就他敢做。 尽管如此,刘招华依然保持着出色的成绩,特别是化学这一科上,展现出过人的天赋,多次在化学竞赛获奖。 然而,在这样一个父母双亡、极度贫困的家庭,刘招华的全部天资注定无处兑现——他连学费都交不起…… 1983 年 11 月,高二的刘招华选择了辍学去参军。 在部队里刘招华表现依然出色,十分积极。两年后,便被提拔到福州武警指挥学校学习,随后又被分配到平潭市武警部队,因为吃苦耐劳,很快被升到排长。 和刘招华同期当兵的,只有他一个人获得了这样的提干待遇。 遗憾的是,他显然并不珍惜这些优待。 甚至这段行伍岁月,居然成为了他走向堕落的开端…… 原来,平潭这座小岛,远不同于刘招华家乡的小镇——这里是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地方,也是很多台商进入大陆的第一站。 每年还有上万名台湾香客,从平潭过境到湄洲岛祭拜。 头脑灵活,善于交际的刘招华,很快就结交了好几个台湾商人,靠走私龙骨酒等商品赚了笔小钱。 而那些台商口中台岛的富裕,纸醉金迷的生活,更是令他大开眼界。 「人的欲望就像个不可逆的化学反应,一旦它点起来了,就回不去了。」 许多年后,刘招华回忆起当初心态转变的契机,如是说。 对比起那些物欲横流的享受,军营的生活实在是过分简朴和枯燥了。然而按照规定,只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