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经典的诡辩?

查看全文
逃亡的惯用套路。 在桂林,他发现当地政府在搞西部大开发,努力招商引资。 「哇,这一套我熟啊!」刘招华心想。 他假扮成一名红二代出身的富商,靠着三寸不烂之舌,愣是游说桂林下属县政府的领导们,跟他签订了一份高达三亿人民币的合同。 凭着一纸合同,刘招华拿下桂林郊县 2.4 万亩荒地,搞起了红豆杉林的种植。 他这么干的初衷,本来只是想利用山林里的溶洞继续制毒,没想到无心插柳,他的红豆杉林居然越种越繁茂。 为此,他还特意在广西全境采集种子,像模像样的搞起了育苗。 于是人生中又增加了一个「种树专家」的头衔。 「都说我是全国最厉害的毒枭,实际上种红豆杉才是我最厉害的地方,我当时搞的林子,是全世界最大也是最好的。」后来在接受王小丫采访时,刘招华不无得意地说。 「你已经逃亡多次了,为什么还敢公开在社会上露面?」 「你要记住一句话,我是个赌徒,当很多人认为我没有本钱的时候,往往我还有本钱。」 事实证明,这人确实是个狂人,胆子极大——就在种树之余,他还曾经抓到过三个小偷,见义勇为的行为,甚至还被《桂林晚报》一整版报道过。 在桂林,刘招华一呆就是四年,几乎洗白成了一个「上流人物」,期间被各种当地领导引为座上宾,和多位企业家建立合作关系。 不过,警方对他的追捕并未停止过。 2004 年 11 月 24 日,公安部发布 A 级通缉令,悬赏 20 万元通缉刘招华。 A 级通缉令,是级别最高的通缉令,同时这也是中国第一次通过电视公开通缉毒贩。 就在央视播出通缉令发布时,刘招华正在一家店喝茶,抬头一看电视画面,自己的脸挂着通缉文字,正在屏幕上。 这一瞬间,他心里也「咯噔」一下。 再一扭头,只见店主也盯着电视在看,还不时瞄他两眼…… 10 一如既往,刘招华并没有惊慌,反而主动问道: 「你看,这个通缉犯长得像不像我?」 这一来,那店家反而不好意思了,赶紧搪塞几句:「不像不像,哪里会像你嘛……」 刘招华哈哈一笑,还在店里和其他客人有吃有喝,聊到 6 点半,才有说有笑地走了。 而他的一个红豆杉林的合作伙伴,桂林市国旅总经理鲁施红,当天也看到了央视发布的通缉令,差点给她吓懵了:原来自己投资的居然是个大毒枭? 她连忙报警,可警方追到刘招华的私家别墅漓江花园 185 号时,早已人去楼空…… 刘招华又一次溜了。 这回,他溜去了哪里呢? 原来,别看表面淡定自若,但他内心里也开始焦虑,毕竟这个通缉令意味着国家高度重视,要动真格的了! 当天吃完饭,刘招华便立刻回住处,简单收拾了下,开始继续逃亡。 他想起,自己在保宁县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