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全文
可这种传递是靠什么来实现的呢?表面上看,靠的是孩子对大人行为模式的学习模仿,但实际上,在学习模仿的过程中,同时伴随着情绪和情感的连接,这两者是一体的。也就是说,父辈对我们的影响,是通过情绪情感这条看不见的线来实现的。关乎自己的叫情绪,关乎关系的叫情感,如果你和一个人之间没有情感,那他的行为模式是没办法传递给你的。
所以,如果你学会在情绪情感这条线上去觉察、去管理,那你几乎等于把这条线握在自己手上了,而不是一味的被它束缚和左右。慢慢的,父辈对你的那些不好的影响也会逐渐减弱,传到孩子那一代的就更少了。
那具体该怎么做呢?
也许有的同学会说
,既然我过去的那些未被处理好的伤痛,通常都和原生家庭的成长环境有关,那我当然要找到问题的源头,向父母讨回公道啊。
首先呢,我特别理解这些同学的心情,现在网上有很多文章也比较提倡这种做法。但老师的观点是:找父母这个方法不是不可以,而是不太靠的住,也很难有实际的效果。因为你追讨父母的证据,是你现在的记忆,而很多事情的细节是你很难回忆的。甚至有时候你回忆起来的可能是错的、是经过你加工过的。你也有可能主观上虚构了一个「被害的自己」和一个「迫害的父母形象」,那你找父母,其实意义就不是很大了。
退一步说,就算你回忆的大部分是事实,你父母在你小的时候,确实做过一些对你有伤害的事情。但现在绝大多数的父母都认识不到这一点,要是他们不接受你回忆的证据,也不接受你学到的理论知识,那你还要继续找父母的麻烦吗?父母不配合你,你还就改不了了吗?
这也就相当于,你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再一次交给了别人,把改变自己的责任,又推给了父母。
那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就是在当下解决!
因为,过去的种种,不管是模式也好,被压抑的情绪也好,无论是什么也好,过去的种种都会通过情绪情感这条看不见的纽带,以各种形式反映到你当下的生活中。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下即过去,过去即当下。它们本身就是一个事,它们反映的也是同一个需求。
如果你能觉察,并抓住当下这一刻的情绪,把这个情绪想要表达什么,也就是它背后所链接的欲望找到,以及老是因为什么事情影响你的情绪,那你基本上就找了一直在影响你的东西了。你把它破掉,过去对你的影响,在这一刻就已经被你剪断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妈妈经常指责爸爸,也经常指责你,那有可能等你成家了,你也会经常去指责你的老公,还有你的孩子。当有一天,你在准备指责老公和孩子的时候,你突然觉察到这种指责的模式和愤怒的情绪是怎么来的,它对你有什么意义,要达到什么目的,而且你在当下就做出了改变,不再用指责和发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