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全文
中国历史上还真有一个有效的政策:摊丁入亩。
卢麒元老师曾讲过:历史上的变法,总结起来都是 4 个字——核田归税。
古代的税收方式,通常在大类上可分为两种:人头税、土地税。
《雍正王朝》是部神剧,大家耳熟能详的「清朝版房地产税——摊丁入亩」,就是这个剧普及的。
《雍正王朝》是刘和平以二月河的小说《雍正皇帝》为蓝本改出来的,刘和平多牛逼,不用我多讲,另一部神剧——《大明王朝 1566》,也是出自他的手笔,说他对政治历史、官场人心的拿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一点毛病没有。
虽说是历史剧,但毕竟是剧,编剧为了让故事更精彩,加了诸多演义的成分,所以不能当正史看,但丝毫不影响它启发你「知兴替」。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雍正皇帝的改革,最主要的是以下几个方面:
摊丁入亩;
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
整顿旗务。
此外,当雍正还是四阿哥的时候,曾主持过追缴国库欠款,由于阻碍太大,没搞成。
后来当了皇帝,大权在握,恰逢西北战事吃紧,就又追了一次,这回可狠了,不还钱就抄家,曹雪芹家就是这么没落的,咱们就从这儿讲起。
01
雍正的老爹——康熙,也是一位文治武功都牛逼轰轰的皇帝,但他治下过于宽容,以至于王公大臣们都很放飞,有事没事就跟国库借钱,当老赖。
因为讲仁义嘛,康熙就一直没管。
但国库的钱又不是美联储印的,到了康熙晚年,黄河泛滥,几百万人流离失所,国库亏空白银达一千二百万两,赈灾钱都发不出来。
怎么办?
追缴呗!
此时还是四阿哥的胤禛,扛起了这份得罪人的差事,他的人形外挂邬思道,给欠钱的官员做了个合并同类项——将欠钱官员分为三类:
1)穷,还不起!
2)功,有资历,喜欢讲道理扯大局,但你拿他没办法;
3)贪,这类人只晓得捞钱,哪管国弱民贫,他们从国库借钱,转手就放高利贷,空手套白狼。
并得出结论:由于前两类人的欠款难以追回,第三类人必然是攀扯抵赖,有钱不还。
后来形势发展果如邬外挂所料,那帮人把穷臣、功臣推在前面。
最典型的就是魏东亭,这个老头是康熙的家奴兼玩伴,而且是为了招待康熙南巡,才欠下的钱,既是功臣又是穷臣,正好被扯出来作大旗。
这种典型人物,下场越凄惨,就越能搅局——魏东亭四处求人无果后上吊自杀了,正中那些贪官们的下怀,一个个慷慨激昂:「苛政,逼得大家要么上吊自杀,要么倾家荡产!」
这些人是都没钱吗?
是都为国家立过大功吗?
借钱都有正当用途吗?
当然不是!但他们就是这么狡猾,又有倒霉太子给他们挡拆,所以胤禛没搞定。
康熙是怎么处理的呢?
他先是安抚了穷臣——可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