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有效的缩小贫富差距?

查看全文
整活,向来是剑走偏锋,不仅效果拔群,还贡献了剧中的大部分笑料。 就说这摊丁入亩,傻子才跟反派辩论什么叫「试行」,什么叫「时机」。 反派是想听你辩论么?你口灿莲花,打赢了嘴仗,他们就老老实实遵守摊丁入亩了? 但凡你开始正面接战,就他娘地中计了。 李卫才不理他什么试了不行,时机不对的鬼话,他只知道两件事: 第一,摊丁入亩是皇帝的意志,搞得成要搞,搞不成也要搞; 第二,反派那些王八蛋,没一个屁股是干净的,抓住小辫子,事就好办了。 所以搞什么辩论,都不如翻™的案底! 反腐打黑套餐走一波,地方势力要么站到自己这边辅助新政,要么就地双规。这一招,古往今来,屡试不爽。 果然,只要一揭老底,反派全蔫了,被李卫一个拿捏,让干嘛就干嘛,乖得不要不要的,效果好得出奇! 03 前文讲核田归税和摊丁入亩时,已经提到,贫富分化和土地兼并的源头,是封建士绅的免税特权。 古代士绅的范围很广,可以是在职或已退休的官员,也可以是取得功名但尚未做官的读书人。 这个群体,数量虽然不多,但掌握着大量社会财富,还有诸多特权,其中一项就是可以 「不当差、不纳粮」。 他们不纳税,国家的财政开支就全部都压在平民身上,贫富日益分化,灾荒年月一来,贫民要么贱卖土地,要么借高利贷,最终的结果都是土地兼并。 大家都知道,清朝的前任——明朝,就是亡于农民起义,农民为什么要起义? 说白了,就是活不下去了,农民没有土地,还要承担繁重的赋役,能活下去就有鬼了。 封建地主垄断土地却不交税,不断扩大田庄还向上瞒报,所以康熙才会说,土地年年减少,税收年年减少,层层上报的数字,也都是假的。 各位可以翻翻明朝各年间户部统计的田地数据,每年的负增长简直是触目惊心,这样搞,财政哪有不崩溃的? 士绅免税+土地兼并,摧毁了明朝的财政结构,使他像一个丧失造血能力的病人,一个小小的伤口就能使他失血而亡,这才给了清朝入关的机会。 清朝的中兴之主怎么可能不懂这个道理,于是雍正打算向士绅特权开刀,命田文镜在河南试行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 田文镜也是科举士绅出身,但这个人吧,打小就有点心理扭曲,他仇恨特权,以前当地方官的时候,但凡处置官司,不管有理没理,只要你是富人,就判你输。 他这么干,肯定到处得罪人,蒙雍正特别拔擢,才成为心腹,自然感念知遇之恩,报以一腔孤忠。 田文镜其人,优势是刚直、勤政、廉洁,而且从不结党,所以雍正对他是绝对信任,他搞起事来,也没有李卫那么多花花肠子,就是直来直去! 黄河发大水,官府征集劳动力修堤,士绅们自恃特权,不参加劳动。田文镜大怒:「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