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有效率的制定和执行自己的计划,而不是拖延和逃避?

查看全文
在那么死板的节点----为什么不能改变呢? 后来我改变了做法,就是采用这种「轮」的计划设置方法,没有「每日」的限制,这样就把那个触发焦虑的开关去掉了。 新的计划理念,让我不会再把注意力集中在每日是否完成了既定的任务,因为我意识到自己已然处于一个计划的连续体当中,我真正所需要关注的是计划推行到了什么程度。 在我的方法里,更令人关注的是任务完成度,是每次任务的完成质量,我通过阅读纯时间累计、写作纯时间累计的方式,来保证自己在每一轮任务中各个环节投入了足够额度的时间,而不是敷衍了事。 这一步看明白了,接下来我们再细化一点—— 我们来看看,为什么我会将阅读和写作的时间配比,定为 8:3。 首先, 8 小时阅读时间,配 3 小时写作时间,我一定程度上参考到「二八定律法则」,只不过我在执行时稍做了些微调整,是「每进行 8 小时的纯输入,就要进行 3 小时的纯输出」,而不是严格的 20/80 的配比。 之所以输出训练的时间比例调高一点,是因为我平时工作对写作这项能力的有需求,我需要让自己有更多的练习,如果大家只是进行普通的训练,我觉得纯写时间的比例可以适当调低; 其二,这个「8+3」,与其说是「兼顾」输入与输出,还不如说是「捆绑输入与输出」,是严苛的捆绑。 在我的认知中,但凡不能够进行整合输出的输入,都是毫无意义的,一直不停的「输入」,其实是一种妄念。 目前从总体来看,这个方法还是有效的,长期保持后,我的输出会变得越来越轻松,而不是越来越难,输出的成果,产生惊喜物件的频率会越来越高,而不是越来越低,这是一个很奇妙的旅程。 只要坚持上两个月,就能够深切体会到,随着自己严格输入量的增加,随着严格的整合输出训练的增加,脑子积累的知识丰富了,整合输出能力也在增强。 最有意思的是,头脑中可以相互印证、相互碰撞的思想和案例也越来越多……意外的惊喜,可不就是「知识和知识的碰撞」所产生的么? 可以说,在写作练习上,采用了这种「轮」的计划设置的思想,让我成功摆脱了以前那种三天两头重整计划的恶性循环。 这也可以回到咱们文章最初的那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越想自律,越是会陷入「flag 反复立反复倒」怪圈之中? 是计划本身的不合理导致? 是自己无法坚持导致? 这些原因都有可能导致计划失败,但都不是主要原因,很多人意识不到,我们设置的计划,很多时候之所以落得不了了之的下场,其实乃是因为「中断」所致。 当计划遇到「中断」的时候,我们会有很多情绪。 因为「中断」打乱了计划的节奏,如果你计划规定自己第二天早 8 点做某项任务,结果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