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为什么选择蒋介石?

查看全文
这让孙总统非常感动,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觉得这小伙子是个可以信任的同志,值得培养。 你以为就因为这,蒋介石就发迹了?干上了黄埔军校校长?早着呢。 当初筹建黄埔军校之前,打算找几个人去苏联取取经,孙中山打算派许崇智去,而许崇智当时是粤军军长,打死不愿意去,估计是担心军长干的好好的,别回来后啥都没了。 没办法又打算找廖仲恺带队去,廖仲恺是确实没空,也对去苏联学习不是很感兴趣,也没去成。 正赶上蒋介石说他想去,孙中山一下子又想起了蒋介石之前对自己的各种忠心,觉得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于是就让蒋介石去了苏联。 这次去苏联学习的经历,跟日后干上黄埔校长有相当大的关系。毕竟黄埔军校是苏联人一手操办建立起来的,这次去苏联毕算是跟苏联人搭上了线。 蒋介石去了一趟苏联就成为黄埔军校校长的人选了?并没有。 但是毕竟追随过大哥陈其美这样的青帮老大,学到了一项超级有效果的处世技能——结拜兄弟。 老蒋这一辈子结拜了十几个异父异母的兄弟,基本上都是秉承了「兄弟如衣服」的宗旨,别牵扯到利益啥都好说,一牵扯到利益翻脸比翻书还快。陈其美也就是死得早,不然大概率两个人也得闹翻。 蒋介石能当上校长,结拜的两个兄弟出了大力,一个是张静江,一个是许崇智。张静江是孙中山搞革命的大财神,话语权自然是相当强。而许崇智则是不愿意让程潜干,则极力推举蒋介石。 不过许崇智没过多久,就被这个干兄弟给坑了一把狠的,这个后面再说。 此时的蒋介石,官方头衔是黄埔军校校长,兼任粤军参谋长,充其量算是一个军人,而且影响力也不大。至于在党内,基本上属于排不上号的。 1924 年国民党一大选举出 24 名中央执行委员和 17 名候补委员,都没蒋介石什么事,甚至湖南来的年轻的共产党员毛委员都入选了候补委员。这让蒋介石相当失落和不满,觉得自己跟着孙先生混了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怎么这么瞧不起人? 但是黄埔军校的成立,可以看做是蒋介石开始崛起的开始。 一个是他搭上了苏联人这条线,并获得了苏联人大力的支持。另一个是通过黄埔军校建立了黄埔学生军,也就是后来的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开始掌握了枪杆子。 咱们要搞明白一个问题,蒋介石和很多国民党员不同,在孙中山决定联俄联共时,他对这个政策并不排斥。正相反,他还十分拥护向苏俄学习革命经验。 鲜为人知的是,早在 1918 年蒋介石就对俄国革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自学俄文,打算有机会去俄国留学。 后来代表孙中山去苏联学习时,在苏联还阅读了大量的马克思学说以及俄国革命的资料,并一直向孙中山建议要「师从俄国」。 当然参观过程中也对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