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为什么选择蒋介石?

查看全文
的同志不满你可以明说啊,竟然指使自己的弟弟把廖同志暗杀了?忍不了忍不了。 好家伙,你许崇智这个腐败分子,即使廉洁自律的廖同志挡了你的财路,你也不能指使手下对同党同志做出如此丧心病狂的暗杀之举啊!忍不了忍不了。 胡汉民和许崇智说:不是我!我没干!我冤枉! 但是说了跟没说一样,没人信。 实际上,廖仲恺遇刺案到底跟胡汉民和许崇智有没有关系,这个事并没有明确的证据。这其实就跟袁世凯把宋教仁遇刺的锅背下来一样,有时候这锅不是你想甩就能甩。 是不是冤枉你俩不重要,重要的是,胡汉民被汪精卫以「接洽外国」的名义送去了苏联考察,许崇智被蒋介石联合苏联顾问以治军不严的名义,「礼送」去了上海。 要不说老蒋关键时刻靠不住,在权力面前,老蒋一直信奉的就是「兄弟如衣服,权力是手足」的原则,就这么着把结拜兄弟许崇智给踩了一脚,接着就把大哥的部队和权力都接收了。 综上所述,至少从当前来看,廖仲恺遇刺案最大的受益者是两个人,汪精卫和蒋介石。 「左右三杰」一下子去了两个,产生的权力空白必须有人填充啊。党政方面不用说,廖仲恺和胡汉民不在了,汪精卫一枝独秀,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国民党最高领袖。 而蒋介石则毫不客气的接手了大哥许崇智的摊子,先是成为了广州卫戍司令,接着在国民党二大上当选了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国民革命军总监。 真可谓是政治军事双丰收,一跃成为仅次于汪精卫的二号人物。 按理说,从一个离权力中枢老远老远的军校校长,到一睁眼就成了国民党的二把手,老蒋做梦也得笑醒对不对? 还真不是,老蒋的麻烦很大,大到他吃不下饭睡不着觉,都快抑郁了。 迷雾重重的中山舰事件 老蒋的上位属于异军突起,自然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加上之前有廖仲恺和胡汉民的时候,他是属于后台人员,派别冲突也轮不到他,这一下子走上前台,很自然成了众矢之的。 简单说就是一句话,蒋介石的日子非常难过。 国民党有一个毛病,就是地域思想非常严重。孙中山包括那些跟着他搞革命的大佬们,加上粤军内部,基本都是广东人,对浙江人蒋介石有一种天然的排斥感,搞的蒋介石非常难受。 再一个就是苏联顾问的变化。本来蒋介石的上位,跟苏联的军事顾问加仑以及政治顾问鲍罗廷的支持有很大关系,也就是说老蒋和苏联人的关系混的相当不错。 但是后来这两个老兄被调回去之后,把一个叫季山嘉的调来了,和老蒋是非常的不对付,甚至闹到了有你无我的程度。 两人矛盾的根本点倒不是对对方的为人互相鄙视,而是关于「北伐」的定论。 蒋介石力主北伐,毕竟是军人嘛,加上强烈的民族主义思想,十分迫切地想一统中国建功立业。本来这个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