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全文
签署的最终文件目前还没有涉及越南问题,如果以后这份文件提到了越南问题,那么也将只是简单的几句话,因为美中很难就这个问题协商一致,发表一份共同声明。
1972 年 3 月 1 日,刚从北京回国的基辛格马上向多勃雷宁通报了尼克松访华的情况。
他表情认真地通报称,在这次访问中双方主要谈了越南问题和台湾问题。
在越南问题上,「我们向中国人阐述的立场都曾经详细地告诉过苏联方面」,中国的立场也没有明显超出他们曾公开阐述的那些立场的范围:支持越南民主共和国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
在台湾问题上,美国在《联合公报》中所作的表述可能会使一些人产生误解,而实际上美国并没有对中国作多大的让步。
总之,在所谈的这两个主要问题上,都没有能够达成妥协。
关于苏联,中国领导人在会谈中曾表达了对苏联在中苏边界集结的上百万军队的担心,但尼克松总统没有就这个问题同中方进行详细讨论,因为这涉及的是中苏关系问题,对这个问题他无意干涉。
基辛格这个人很喜欢玩政治小技巧,喜欢营造气氛,每次对多勃雷宁通报时,都要故作神秘地叮嘱多勃雷宁一定要对所通报的情况严格保密;
美国政府也故意作出相关安排,让苏联相信基辛格只是向苏联一国通报了有关情况,其他的国家哪怕是盟友都没有通报。
3.审时度势,苏联反击中美
基辛格的这些小动作,在苏联政府看来,就是上坟烧报纸——糊弄鬼呢。
都是千年的狐狸,谈什么聊斋。
中美和解是为了对付日本,而不是针对苏联,谁信?中美交往背后绝对有猫腻!
苏联政府也不是没有能人,苏联驻美国大使多勃雷宁就是其中的一个,他操刀了苏联政府对中美的反击。
每一次基辛格给他通报中美会谈消息,他转述给苏联政府时,都会提到,美方是根据苏联人的心理「有针对性」地通报的,所通报内容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是令人存疑的。
在他的反复提醒下,苏联政府心里也有了数。
1971 年 11 月 22 日,勃列日涅夫在苏共中央全会上作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尼克松在公开讲话中和给我们的致函中均宣称,其对中国的访问不会被用来对付包括苏联在内的其他国家。
他们甚至还告诉我们,访问莫斯科对自己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但是,我们知道,无论北京还是华盛顿,都是很懂得政治游戏规则的,因此我们不能,也不应当完全排除中国和美国在我们背后达成某种协议的可能性。」
问题是发现了,可到底该怎么应对呢?
苏联政府不可能为了中美和解,而主动对美国或者中国发起战争。
大国对决,尤其是中美苏大国对决,必定是核战争,可打核战并不符合苏联的利益,必须想别的办法以阻止中美接近。
阿纳托利·多勃雷